“众所周知”还是“我知”?
发布时间:2022-05-27 07:30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2022年5月刊作者:中国政法大学 李泽宁 A+A-
-分享-

在大学校园的辩论赛上,“众所周知”是我经常使用的一个词,用来支撑我的一些观点。这个词和“大家普遍认为”“民众大多认为”等表述,在我们需要语言表达时经常可以用到,学术文章里常出现的“通说”也是如此。我的“学霸”舍友常问:“通说是谁说的?”同样,我们也可以追问:“众所周知”里的“众”是哪些人?真有这些人吗?这些人真这么认为吗?

实际上,当使用“众所周知”这个词时,“众”所代表的对象是不在场的,他们是沉默的,或者说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无形中就被代表了,因此不管他们是否真的知道或认同这个词所对应的相关的内容,“众所周知”已经武断地替他们做出了表态。

举个例子,当我说“众所周知,《星际穿越》是迄今为止最优秀的科幻电影”时,大家真的这么认为吗?是我替那些不在场的人做出了回答,还是说这完全是我自己杜撰出来的人?这里的“众”到底是哪些人?如果我们进行这样的追问,得到的回答可能是“这是常识,一般人都知道”。这确实是一个辩护的理由,对于一些常识性的或者符合公序良俗的内容,例如子女应当孝敬父母,我们可以说这是众所周知的。但问题又来了,什么是常识?或者说谁来决定什么是常识?比如,“众所周知,鲁迅先生说过……”“大家普遍认为某某事件如何如何……”

大家真的都知道鲁迅先生说过的某句话吗?大家真的形成了对某个话题普遍一致的看法吗?

这些追问表明,能用“众所周知”修饰的常识是很有限的。对于常识以外的内容,使用“众所周知”是在修饰什么?这部分“众所周知”实际上就等于“我认为”,没有真正的“众”知道这些内容,没有真正的“大家”普遍认可这些内容,就算有也不在场,无法为自己辩护。这种“众所周知”只是表达者自己的观点罢了。加上一个“众所周知”,就为后面的观点穿上了一件华丽的外套,以此来掩盖观点的主观性。如果不能给出认真的调查、论证,在常识内容以外使用“众所周知”一词时,所表达的就不是真正的公众意见,而只是表达者自己的主观看法。

在大学本科话剧队的一次训练中,老师问我们在刚才的训练中有什么感受,我说:“大家都很……”我的话还没说完,老师就打断了我:“不要说大家怎么样,你就说你怎么样,你要知道,你并不能代表大家。包括其他同学也是,我们要时刻注意这一点,要记住我们永远只能代表自己,不要随便代表别人,别人的看法要让他们自己去说。”老师的这些话给我很大的触动,在此之前我经常下意识地使用“我们”“大家认为”“人们认为”这样的词语。老师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当我在用这样的词汇时,我是虚伪的,因为我擅自代表了别人,试图借助“众”的力量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诚实地说出这些观点只是“我认为”。

少用“众所周知”,多用“我认为”,学会思考,诚实表达,希望我们都能勇敢一点。

 

作者:中国政法大学 李泽宁

编辑:扈美辰

审核:王骄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