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观察
我是一名高校食品专业的学生,从初中到大学一直吃食堂,习惯了学校食堂日复一日的“食堂做什么,就得吃什么”。近期,从微博上看到了山东财经大学的网红餐厅,不禁想去“打卡”一游。很快,我便如愿以偿。大快朵颐之余,我采访了有关人员,受到了深深的启发。
网红餐厅的变革
一是将“大锅饭”变为“私人订制”。多年来,高校的食品供应方式基本由供给方决定,每天都是大同小异的几样饭菜,同学们为了吃饱而吃饭,忍受着重复的无味和无奈。山东财经大学网红餐厅改变了“大锅饭”的供给方式,取而代之的是“私人订制”的方式:由“我做什么,你吃什么”,变为“你吃什么,我做什么”,标志着供给者的立场由“我是上帝”到“顾客是上帝”的根本性质的转变。“改制”后山东财经大学圣井校区第三餐厅推出了自选餐、牛排、烤鱼、火锅等品种,学生们选择着自己爱吃的饭菜,被动感、重复感、厌倦感一扫而光。
二是将单一的就餐场所变为集餐饮、休闲、娱乐于一身的多功能场所。传统的食堂只是就餐场所,气氛沉闷,功能单一。而网红餐厅的功能大大拓展了,大厅里设小型舞台,校园歌手可以登台献艺,就餐的同学也可以即兴演唱。同学们学习之余,在这里举办社团活动,进行才艺表演,就连排队打饭的地方也设置了电子屏和博古架,摆放着各类书籍和摆件。优美的旋律、激情的歌声、爆红的视频、别致的装饰如山泉淙淙,如海浪激荡,是年轻的筋骨,亦是青春的味道。
三是将“封闭地带”变为交往社区。传统的食堂仅是学生短暂就餐的地方,就餐者来去匆匆,很少有交际。网红餐厅通透的空间布置、浓浓的文化氛围、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使本不相熟的同学有了更多的交流、互动的机会,扩大了交友圈,使他们得以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网红餐厅的启示
一是运用经济学原理变革高校餐饮供应模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供求关系,有什么样的经济形态和社会生活方式,就有什么样的供求关系。现阶段,我国经济运作方式已从“供给型”转化为“需求型”,公民消费已从单一化转为多元化,随之而来的是经济运作和公共消费的市场化,“选择”已成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常态。网红餐厅的开拓者窦大海曾主修经济学和企业管理,获同济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博士学位。他把经济学原理创造性地应用于高校餐饮改革,核心是调整供求关系。他推行的“私人订制”颠覆了以供为主的供求关系,确立了以求为主的转型供求关系,引发了高校餐饮模式的深刻变革。
二是运用生态教育理论变革学校餐饮空间。生态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空间和环境是影响行为方式的主要因素。传统的高校食堂只是单一的“就餐空间”,弥漫着油腻的饭菜味道。网红餐厅成为集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为学生品尝美食、愉悦身心、扩大交往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渠道。
三是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餐饮业改革。学生作为“社会人群”中的一部分,是最富有生命活力的特殊群体,有更高的生活、文化、心理需求。窦大海与学生平等交流,深度了解学生各方面的需求。他建立了一个“餐厅粉丝群”,入群的学生近1200人,随时梳理有效信息,快速付诸改革行动。第三餐厅开业打出了这样的横幅:“你们去征服世界,‘松乔’只想征服你的胃和心。”“相遇就像吃‘松乔’,你永远不知道下个窗口会给你多少惊喜。”“餐厅的食物可能来自遥远的山和大海,你的吃相是‘松乔人’眼里最美的模样。”……这种极富人性化和个性化的表达,来自对学生的深刻了解,更来自服务者的一颗赤诚的心。
网红餐厅的横空出世,为高校餐饮业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路径和方法,打开了新的天地。诚盼网红餐厅能带动更多高校餐饮阵地的变革,惠及更多学子。
作者:陈欣怡
编辑:王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