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0日,教育部公布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第一轮建设单位名单,在首批遴选出的10所A档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中,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位列其中。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省属高职院校,隶属鲁商集团,商科特色鲜明。学校以“立德树人,兴商润民”为办学使命,全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走出了一条以前沿技术赋能商科、以产教融合培育人才、以服务民生集聚引力的特色发展之路。
前沿技术赋能商科:“冷链”研发带出新商业模式
目前,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拥有全国高职院校里唯一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拥有山东省农产品贮运保鲜技术重点实验室等18个国家、省、市级产学研合作平台。
依托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学校聚焦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关键技术,完成“863”计划等国家级项目9项,制定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8项,团体标准8项,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10多项。在冷链物流领域,填补国内标准空白,占据技术标准高地。
冷链物流技术研发团队对生鲜农产品品类进行温度、时间、品质忍耐度研究,提供最佳储藏方案,精准帮扶农户,助力乡村振兴。无水活鱼运输技术就是研发团队的亮点之一。
“如今,鲆鲽类的鱼能实现无水活鱼运输70个小时以上。从潍坊昌邑到新疆乌鲁木齐,只要把运输时间控制在3天之内,冷驯后唤醒,鱼仍旧能活蹦乱跳存活3个月以上。”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品控部部长、冷链物流技术研发团队的主要负责人张长峰说。
研发团队围绕鲜活水产品在运输中实现休眠、无水包装运输和目的地唤醒等关键技术及配套设备自主研发,积极进行生物学机制探索,其中部分品类正在进行产业中试试验。据工程中心副主任王国利介绍,这是一个由新技术支持的新商业模式,未来具有很大的成果转化市场前景。最近几年,产地冷链物流的使用每年以27%的速度增长。本项目的开展对推动冷链央厨新业态、支撑冷链餐饮新零售、食材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还参与了冷链物流方面的政策制定,省级以上的政策就有8件。”张长峰告诉记者,就在最近,他们又接到了国家农业农村部的调研通知,要对山东、河南、四川等农业大省进行“产地冷链物流摸底”,为政策的出台提供建议。去年6月27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编写的《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2019版)正式发行。截至2019年,《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已出版9年,已是国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从业企业了解冷链物流发展的权威研究报告,其核心数据被各级政府和冷链主管部门引用。
产教融合引领专业建设:校企共同体筑牢发展主线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质量人才培养工作的主线。为了满足企业对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学校实施了“名校名企育优生战略”,打造“共融共生校企命运共同体”,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引领高职教育创新发展。
学校教务处处长曲文尧介绍说:“校企专业共建是我校深度校企合作的一个发光点,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早在21世纪初我们就和联想集团开展信息技术类专业共建。”教学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把企业先进的技术融入专业课程中,企业工程师参与专业教学,企业提供顶岗实习岗位,大部分学生可直接选择留企就业。这种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实现了人才供给的无缝对接、精准对接,企业减少了用人成本,学生实现了高薪就业,学校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区域社会发展提高了运行效率,可谓“一举四得”。
校企联合共建产业学院是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推进新时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又一重要举措。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趋势,学校与中电科五十五所联合共建“云智”产业学院;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时代营销变革,与慧科集团、中国商业联合会等联合共建视觉营销产业学院;发挥学校行业办学优势,与山东省文旅集团、鲁商乡村发展集团合作共建乡村振兴产业学院,服务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这些产业学院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校企命运共同体的打造。
双创教育涌现“名师高徒”:“六链统筹”形成育人新生态
在夯实专业建设基础的同时,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还致力于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内培外引,专兼结合,打造了多支优秀教学团队。
2018年,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教师团队,荣获教育部首批“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19年,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团队获批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的课堂上,记者看到了实实在在的“翻转课堂”。课前,教师会把课程内容上传网络平台,由学生自主学习;授课过程中走到学生中间,随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课后,会让学生做很多活动加深对思政教育的理解和感受,如拍摄与课程主题相关的微电影,组织与课程相关的趣味知识比赛等。
“这些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让我们心灵更近。学生有很多可爱的地方,这些感受是在日常中一点点丰富的。”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岳喜教授说,“我们的‘课程思政’工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充分结合了起来。”
为了更好地提升师资水平,打造高水平结构化团队,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了“班墨计划”,出台了《“班墨学者支持计划”实施办法》,评选出“班墨学者”和“班墨青年学者”。学校还健全了名师工作室、教授工作室,其中6个工作室获评首批山东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
建立开放式人才聚集和培养机制也是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学校设有院士工作站、泰山学者工作站,打造了一支行业领军人物和大师名匠引领,掌握行业新技术的骨干教师支撑的创新型双师队伍。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2012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董大鹏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曾与本科生、研究生等一起竞争,一举夺得全国大学生创业基金总评审的一等奖,2019年更是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如今与同学合伙创立的公司成为国内专业履带式机器人底盘供应商的佼佼者。
学校非常鼓励和支持学生创新创业,2011年便率先提出创建创业型大学,开设了多个实践性课程供学生锻炼实战能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电商沙盘,从工厂、办公室的选址,到上下架商品、发货,再到与竞争对手比拼,全程都是对现实经营过程和市场情况的全真模拟。电子商务专业2017级学生薛松俊表示:“老师提倡学生利用‘双十一’等契机,自己开一个网店在实战中锻炼能力。我和同学一起开了一个销售绿植的网店,如何分析销售额等经营数据,团队内部如何分工,这些都是通过实战学习掌握的。”
以建设“创业型大学”为目标,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了“四融合五阶递进”的双创实践教学模式和“一谷八区”的双创实践平台,还在全国首创了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资金链、政策链等“六链统筹”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并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创新创业认知通识课程,形成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
在这样的创新创业政策孵化下,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不断涌现,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学校的“让机器人畅快奔跑———极创机器人底盘项目”斩获金奖,是山东高校当年唯一的一项金奖。
服务民生凝聚引力:政产学研一体化打造“山商”品牌
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探索经略海洋,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始终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不断输出技术、管理、模式等优质资源,服务区域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助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学校扎根区域经济发展,积极调研山东商务领域需求,在山东重要产品追溯和冷链物流领域形成了独特优势,打造出政产学研一体化的“山商”服务模式,形成了“山商”服务品牌。
由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冷链信息部参与的山东省商务厅重要商品追溯体系建设,建成了多个山东可追溯产品展示体验区,聚集山东老字号、地理标志、特色农产品等1000余种可追溯品牌产品。并在整合产业链条的基础上,建成山东省重要产品追溯省级平台,以及德州、济宁等6个市级重要产品平台。早于2010年,学校便完成了山东“放心肉”省级监管平台建设;2011~2013年,为济南、潍坊等5地市输出肉菜流通追溯建设技术方案,争取到中央资金1.4亿元。
助力产业升级,学校科研团队对临沂蒙阴等贫困地区进行了“贫困县电子商务调研”,最终确立了“扶贫跨境出口物流项目”,带动了蒙阴等多地果农实现脱贫致富。正如张长峰所说:“别看农村百姓的‘事小’,一旦研发成功,就是一条产业振兴的‘黄金大道’。”
为了破解蒙阴县水蜜桃保鲜运输难题,张长峰和他的团队在茅坪镇开展了近一个月的调研。水蜜桃保鲜期短而冷藏保存成本又高,张长峰团队在技术研发过程中制定了从采摘、预冷、转运、安检到海上运输的冷链运输方案,让蒙阴的水蜜桃“漂洋过海”5000公里,经过30多天的旅程,最终到达阿联酋迪拜时仍是新鲜的,好果率达到95%以上。
在山东省商务厅和重庆市商务委的主导下,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重庆市秀山县、石柱县签署了精准扶贫战略协议,建立技术扶贫战略合作关系。学校在走访调研后发现,当地有不少特色农产品像辣椒、花椒等,并不为外界所知,而当地农民的销售渠道也不畅通。于是学校对当地的合作社带头人开展了基于销售的电子商务培训和基于食品安全的农产品追溯体系培训,迄今已经进行了6期培训。为了让电商培训出实效,除了课堂授课,进行理论知识讲解之外,学校还派出教师带领学员结合案例进行实地考察学习。通过组织集中业务培训及到示范企业参观、现场指导及经验交流等培训活动,让学员们感受“电商”头脑风暴。
近年来,学校还主动支援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建设,通过输出“山商”职教模式,带动职教发展。2016年7月,学校与河南兰考县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5~10年的时间内帮助兰考县做好职业教育发展等相关工作,在兰考三农职业学院(筹)申报、建设、专业设置、教学管理、师资培养等方面提供专业性指导。2018年8月7日,双方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全面托管兰考三农职业学院,11月,学校对学院新入职教师及管理人员进行了为期7个月的岗前培训。目前,学校已基本定稿《兰考三农职业学院(筹)中长期发展规划》。
在服务社会发展和学校自身建设过程中,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以贡献“山商智慧”为动力,不断实现发展新突破。学校党委书记张志东说:“陈宝生部长提出要‘下一盘大棋、打一场翻身仗’。学校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将持续创新体制机制,引领职教发展,服务国家战略,提升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提高国际影响力,全力打造中国职教‘山东样板’,发挥‘双高计划’的引领作用,把职业教育的‘龙头’舞起来,引领带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本刊记者 王骄 特约通讯员 杨毅
编辑:王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