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学让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气、入人心 把党建思政引领工程作为“1号工程”
发布时间:2020-08-17 20:35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刊2020年7、8月刊作者:特约通讯员:于秀国 孙艳 A+A-
-分享-

  “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除了教授他们专业知识,我还结合大国工匠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祖国工程的未来建设者们走上社会以后以工匠精神坚守职业道德,明白‘工程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为社会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崔淑梅老师说道。

  近日,包含崔淑梅老师讲授的“工程合同管理与法律制度”课程在内,烟台大学2019年6月立项的22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全部通过验收,其中11门课程被评为优秀。近年来,烟台大学抓好顶层设计、实施项目化管理、重视师生思想引领、突出文化建设,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改革发展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着力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抓好顶层设计,绘就前行路线图

  2019年10月,烟台大学出台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提出要着力推进党建思政引领、本科质量提升、育人体系深化、学科建设突破、师资队伍优先、科学研究创新、校地校企融合、民生改善幸福、管理服务强化等9项工程。烟台大学党委书记张伟说:“学校把党建思政引领工程作为‘1号工程’,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要求,也是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旨在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据张伟介绍,党建思政引领工程把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作为战略重心,把抓质量标准贯穿始终,把补齐短板作为着力重点,把健全制度作为主攻方向,把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领航铸魂、师德提升等7项计划,实施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考核,以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引导广大师生夯实思想基础,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强大合力。

  以“1号工程”为载体,烟台大学描绘出思想政治工作的“路线图”,如强化党的理论创新,深入探索以党委理论中心组示范带动全校理论学习的模式;培育思想政治教育精品项目,开展思政课题研究立项,加强思政骨干和名师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大学生思政教育大讲堂”;在二级单位层面试点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围绕“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探索构建“十大育人体系”;以烟大精神为统领,以美育工作为特色,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文明校园建设,培育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开展省级文明校园创建。同时,培育和弘扬烟大“孺子牛”精神,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教师相关荣誉称号评价体系,树立和宣传优秀教师典型,引导广大教师潜心立德树人。

实施项目化建设,打造育人新格局

  今年上半年,烟台大学党委书记张伟申报《以两支队伍融合为突破口,协同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努力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高质量发展突破项目,通过提升“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主阵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加强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两支队伍有机融合、以师德师风为引领、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等措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更好地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感染力不足和思想政治教育特色不明显、平台载体偏少问题,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的融合。

  为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对标教育部相关建设标准,烟台大学从2020年起每年设立思政专项经费30万元,采取项目化运营、年度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特色化打造的方式,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探索。今年上半年,通过申报、答辩、评审等诸多环节,学校确定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3个、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3项、思想政治工作精品培育项目9项、党建思政工作研究课题22项。各项目单位和团队将立足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

  在学校着力提炼思政特色、打造思政品牌的同时,全校20个学院也结合学院传统和专业特色,按照“一院一品”的思路,着力打造基层思政教育品牌。音乐舞蹈学院和体育学院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结合,化学化工学院“热血胶东、红色育人”大学生宣讲团、外国语学院“先锋教学团队”“红色外事志愿服务团”、建筑学院“红色放映室”、人文学院“国学经典志愿推广团”等思政品牌初显成效。

重视思想引领,提升师生思想新境界

  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烟台大学制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围绕做好教育培训,强化思想引领;聚焦关键环节,突出师德导向;坚持正向激励,营造尊师风尚;完善监督体系,严格师德督导等4个方面,提出了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培训、强化师德师风考核结果应用、建立教师职业行为正负面清单等12项主要举措,严格落实教师师德失范行为“一票否决”。

  学校还整合规范教师荣誉体系建设,自2019年起全面实施“孺子牛”教育服务年限荣誉激励计划,每年向新入职教师和从事教育服务满20年和30年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颁发“孺子牛”教育服务徽章和纪念奖章,培育弘扬“坚忍不拔、埋头苦干,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关爱学生、甘为人梯”的烟大“孺子牛”精神,打造烟大特色教师文化。今年5月,学校出台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表彰办法,首次评选出28名优秀教师和16名优秀教育工作者。

  除了加强教师的思想引领,烟台大学也在不断探索学生思想引领新路径,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讲堂”。挖掘、整合校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遴选了包括马克思主义学院骨干教师、党政部门负责人、二级学院书记院长、辅导员等在内的两批共49名宣讲人。先后确定大讲堂主题58项,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文明教育等诸多内容。另外,学校还邀请烟台市委宣传部、烟台市委讲师团、烟台市委党校的专家定期到校开展理论宣讲和专题培训。

  “如何加强班级建设?我认为应该把握三个‘度’:温度、亮度和厚度。要努力建成相互关爱、温馨和睦的班级,建成学风优良、成绩优异、特色鲜明的班级,建成不断积累、创造惊喜、有精神内涵的班级……”“化173”班的学生记忆犹新,郭善利校长走进思政大讲堂与他们聊梦想、谈班级建设,鼓励他们在一同成长奋斗的过程中形成卓越的班级精神。如今,思想政治大讲堂已成为烟台大学思政工作的一个品牌。

重点推进,促进思政课再上新台阶

  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4月29日,烟台大学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前往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研讨高水平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路径。“要利用好国家及省市有关政策。”“要注重凝练发展特色。”“要加快推进思政课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近3个小时的调研过程中,大家充分讨论,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快发展步伐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近年来,烟台大学以三大举措推进思政课建设。调整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及相近学科的人才引进条件,今年计划引进青年优秀人才中,博士10名、硕士35名,近两年校内教师、辅导员等16人转岗到马克思主义学院担任教师。学院在教研室开展“三集三提”活动,围绕专题教学改革、专题教学设计、课件规范、实践教学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构建专题化教学体系,推进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此外,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教改培育项目为着力点,遴选并集中打造1~2门思政“金课”,推选4~5名思政课名师进行重点培养,以“金课”和“名师”示范带动思政课水平的整体提升。

  在烟台大学,不仅思政课程是建设重点,“课程思政”也非常流行并广受欢迎。学校深入挖掘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构建与思政课同向而行的课程育人体系,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学校实施课程思政“双百工程”,即评选100个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和100位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和教学团队,在全校逐步推出一批充满思政元素、发挥思政功能、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课程,打造一批精品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和教学团队,营造浓厚氛围,激发广大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着力提升育人效果。

突出文化建设,营造“润物无声”育人氛围

  文化是大学的灵魂,大学文化是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一面旗帜。突出大学文化建设,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烟台大学历来重视文化建设对师生思想的引领和熏陶。建校之初即确立了“勤奋、创新、育德、守纪”的校风,建校20周年之际又进一步形成了“守信、求实、好学、力行”的校训,并设计完成了学校校徽,这些学校文化标识不断引导和激励着一批批烟大学子健康成长。

  2019年,适逢建校35周年,烟台大学深入挖掘、提炼办学35年积淀的文化。启动文化建设“六个一”工程,即拍摄一部专题片、制作一本校园风光画册、出版一部《烟大记忆》、推出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举办一次办学成就展、制作一面北大清华援建文化墙,由此拉开了大学文化建设的序幕。校庆前后,学校先后开展“烟大精神”表述语和烟大形象宣传用语的凝练征集工作,最终确定“我向海而生,你为梦而来”为烟大形象宣传用语,“海纳百川,敢为人先”为烟大精神表述语,还拍摄了全方位反映北大、清华援建烟台大学的专题片《杏花蒲叶发有时》。这些文化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极大振奋了全校师生的精神,再次调动全校师生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热情。

  2019年10月,由清泉集团捐建的烟雨亭在烟大三元湖湖心岛正式落成,全校师生及校友再次参与到亭名和楹联的征集过程中。10月24日,“永不磨灭的印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支援烟台大学建设历程”展厅在承先图书馆二楼落成,分篇章多角度展示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支援烟台大学建设的光辉历程。此外,新建烟台大学校园导视系统,全面覆盖校园各条主要道路,既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也为广大师生及访客提供了便捷的交通引导服务。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用博大的情怀把每一名学生引导好、培养好、教育好,烟台大学让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气、入人心,真正实现立根、铸魂、育人。

作者:特约通讯员:于秀国 孙艳

编辑:王骄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