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掠影(封二、封三)丨山东艺术学院:“六艺”育人培根铸魂,传承红色基因
发布时间:2021-02-19 00:05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2021年1、2月刊作者:王立燕 A+A-
-分享-

“以文育人、以画育人、以乐育人、以舞育人、以戏育人、以影视育人”,这是山东艺术学院发挥专业优势,构建的极具专业特色的“六艺”育人体系。学校坚持现实主义艺术创作道路,根植中国传统文化,厚植爱国情怀,将教学与实践、课堂与舞台、艺术与思政、校园与社会有机融合,知行合一启迪师生思想、温润师生心灵,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忠心向党,爱国主义教育贯穿艺术教育始终。学校先后在国庆50周年、60周年、70周年设计山东彩车“海上明珠”“岱青海蓝”“国泰民安”,承载山东人民的真挚祝福,凝聚山艺人的智慧力量。山东彩车“国泰民安”现已荣归山艺,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地标,成为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艺术实践教学的鲜活示范,教育一代代山艺人心系党和祖国,传承为人民而创作的艺术精神。

国庆70周年山东彩车“国泰民安”

在原创话剧《守望》的首演现场,学校将思政课与剧目相结合,邀请思政教师为师生上了一堂特别的思政课。思政教师从王继才、王仕花守岛的剧情引入,通过现场和导演、演员互动的方式,与师生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思想上的对话与碰撞,引导师生肩负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以文育人、以文化人。

原创话剧《守望》

与社会同行,讴歌新时代精神。2018年以来,学校师生按照省委书记刘家义同志来山艺调研时的指示要求,坚持深入黄河滩区,用镜头、画笔描绘现实,创造艺术典型,先后举办了 “黄河入海——黄河滩区主题美术作品展”“初心·辞——黄河滩区主题摄影展”,创作了黄河滩区迁建纪录片《河水洋洋》、电影《九道弯》等,向社会展示了大批精品力作,展现了黄河滩区脱贫迁建的伟大实践和滩区人民生活的沧桑巨变。在艺术创作中,开拓进取、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深深感染了师生,增强了他们用艺术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意识。

初心·辞——黄河滩区主题摄影展

汲取传统文化,再现齐风鲁韵山东精神。学校将莫言的文学作品《檀香刑》改编成歌剧,以此为代表,把西洋传统歌剧形式与山东民间曲艺元素进行巧妙融合,既弘扬了山东地域文化,又是新时期中国歌剧的一次成功探索。近年来,学校师生还致力于探索山东传统民间舞蹈的时代内涵和艺术价值,围绕课堂教学、实践采风、艺术创作、舞台呈现、多样传播进行创新,编排出群舞《脊梁》《沂蒙母亲》《移山》等多部具有浓郁山东风情、展现山东精神的优秀舞蹈作品,并多次代表山东参加全国舞蹈展演。

舞蹈《沂蒙母亲》

舞蹈《移山》

歌剧《檀香刑》

一系列精品力作是山东艺术学院坚持用艺术表现生活、用艺术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艺术成果。在创作过程中,作品又潜移默化地教育着师生,引导他们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

(本文图片由山东艺术学院党委宣传部提供)



作者:王立燕

编辑:王骄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