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学开发区科教园区开工建设 校城融合发展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发布时间:2021-07-01 12:47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2021年6月刊作者:特约通讯员 亓健生 孙 艳 董 超 A+A-
-分享-

5月28日,烟台大学开发区科教园区开工仪式在烟台八角湾中央创新区举行。该园区规划总占地1000余亩,围绕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端化工、生物科技、现代海洋、高端装备等产业,布局化学化工、生物食品、海洋科学、机械工程等学科专业群,可容纳全日制在读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12000人。园区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的实践教学、人才集聚和科研创新转化平台,强化学科与城市发展需求的契合度。园区一期投资26亿元,计划2023年建成投用。

1984年,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烟台大学同时应运而生。如今,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国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承载地,也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核心区之一,目前共有5万多家市场主体,产值过百亿企业6家、过十亿企业34家,其产业布局和发展需求为烟台大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而深厚的沃土。近年来,烟台大学坚持立足烟台、融入烟台、服务烟台的发展战略,将“校地校企融合工程”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九项工程”之一,在校城融合发展中谋突破、开新局。学校入选山东省“强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2个学科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优势特色”学科建设计划,2个学科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3个专业入选国家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如今,烟台大学开发区科教园区开工建设,将续写一座城市与一所大学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展望未来,烟台大学党委书记张伟表示,学校将坚持“融合发展、全面合作、协同提升、共促跨越”,在更高水平上加强校地合作,推动学科产业深度对接,创新校地人才共引共享机制,力促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将烟台大学开发区科教园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实践教学、人才集聚和科研创新转化平台,与烟台市共同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荣的融合创新发展之路,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植根地方沃土,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

在烟台大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已然成为撬动学校整体发展的支点和突破口。作为烟威人民集资创办,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援建的高校,在建校之初,为了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选派帮扶烟台大学的29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专家在烟台实地考察了张裕公司、合成革厂、冷冻机厂等,并召开2次专业设置规划会议,最终研究确定了开设生物化学、化学工程、应用数学、应用物理、机械工程、建筑工程、经济管理、中文、外语、法律、电子学与计算机科学等11个系,既强调学科实用性,又强调学科综合性,与烟台当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紧密结合。建校早期,学校还通过举办干部班、国际贸易干部培训班、乡镇企业专科班、中学英语教师暑期口语强化班等,为山东省和烟台市培养了一批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社会迫切需要的应用学科、技术、专业管理人才,切实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知识与技能支撑。

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烟台大学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初心,在发展战略、人才培养等问题上紧密结合山东省、烟台市的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2018年,学校召开第四次党代会,将“持续提升服务地方工作水平”写入“一二三”战略部署,明确了“立足烟台、融入烟台、服务烟台”的发展理念,并于同年成立了服务地方办公室。近年来,学校新增设了与开发区行业企业、烟台市主导产业联系紧密的智能科学与技术等专业,高层次人才引进也更加注重契合烟台市和开发区发展需求。学校与开发区30多个企事业单位开展深入合作,烟台大学山东省知识产权研究院入驻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更为全面、系统的智库服务。学校积极谋划,争取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招生计划,定向投放烟台,在不断提升学校人才培养“含金量”的同时,更好地满足烟台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2019年8月,山东省教育厅和烟台市人民政府签约共建烟台大学,进一步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创新校地合作发展机制,为烟台市乃至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与智力支持,为烟台大学实现校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深耕产教融合,深化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

作为一所“80后”大学,烟台大学始终瞄准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探索走出一条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特色之路,进行校地校企共建学院、专业、平台等多种有益尝试。

2002年,学校与绿叶制药集团联合创办药学院,实现产学研用实质性融合。学院近半数教师在绿叶制药集团等企业研发中心兼职,负责或参与企业牵头的“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和公司新药产品研发。绿叶制药资深专家也被学校选聘为专业导师,为学生讲授实践课程。药学院学生曲悦大学一年级时就进入于龙川教授的实验室,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取北京协和医学院硕士研究生。为学生讲授国际金融课程的绿叶制药集团副总裁姜华,也凭借精彩的实战案例获药学院学生评教第一名。

产教融合使药学院发展驶入快车道。建院不到10年,药学专业就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药学”获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学校以药学学科为主申报并获批“重大新药新型释药系统”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18年,药学学科获“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立项。2019年,烟台大学以药学院“重大新药新型释药系统”项目为基础成功申请招收项目博士后获批。2021年初,烟台大学分子药理和药物评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主持研发的创新微球制剂———瑞欣妥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校企联合打造了医药创新‘策源地’,绿叶集团成为烟台科技创新的明星企业,离不开烟台大学人才和科研的鼎力支持。”绿叶集团研发工作负责人说。

除了药学院,学校近年来还陆续与烟台荣昌制药、冰轮集团等知名企业共建生物制药、能源与动力工程等15个专业,着力推进专业与企业精准对接。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壮林说:“我们与烟台大学联合培养生物制药专业的本科生,学生在大学三年级进入企业的定向培养班,由企业10余位老师进行生物制药方面的专业授课,学生不仅可巩固理论知识,学到操作技能,还能增加对企业的认知。”

烟台开发区的产业、资金、政策、环境等优势资源和烟台大学的人才、学科发展方向高度匹配,开发区科教园区的建设,可进一步发挥开发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中韩产业园、中日产业园、国际招商产业园“三区三园”的区位优势和战略优势,促进学校与开发区龙头企业联合开展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工作,深化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

烟台大学海洋学院院长李秉钧表示,学院将借助开发区科教园区的区位优势,服务我省经略海洋战略,加快提升学院内涵建设水平,建成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海洋科学前沿问题创新研究基地和海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为水产资源稳定和可持续增长、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安全高效生态渔业的发展助力。

聚焦动能转换,吸收校地合作创新发展的新动能

山东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烟台被确定为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核心区。这是烟台迎来的重大历史机遇,也是烟台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

2017年,烟台大学与台海集团共建烟台大学核装备与核工程学院、研究院,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是目前省内唯一核工程类本科专业。2019年,金属材料专业继入选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专业对接产业项目后,又获批“材料科学与工程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立项。2019年,学校承办山东省“深化产教融合、服务新旧动能转换校企合作对接会”,会上烟台市人民政府、新华三集团和烟台大学签约共建烟台大学新华三数字创新学院,助力烟台市新一代信息技术千亿级主导产业。

在新旧动能转换大背景下,学校优化专业结构,停止部分传统专业招生,新增了海洋科学、投资学、休闲体育、智能科学与技术、生物制药等新兴专业,2019年增加机器人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等与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和地方主导产业联系紧密的专业方向。3个专业群获批“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专业对接产业项目”。毕业生中涌现出张裕公司可雅白兰地酒庄经理、全国唯一一位白兰地酿酒大师张葆春,万华集团党委委员、工会主席王剑波,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副总经理滕瑶等一大批适应新旧动能转换“四新”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烟台大学还着力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连续获批“新型制剂与生物技术药物研究”“轻烃资源化综合利用”“现代海水养殖与食品加工质量安全控制”“高端海洋工程装备智能技术”4个协同创新中心,年均新立项横向课题292项,合作研发经费达7644万元,课题中60%的项目在烟台各企事业单位实现转移转化。学校申报2019年度烟台市校地融合发展项目,14个项目全部获批,入选项目数、获批扶持资金数额均位列驻烟高校首位。

作为烟台市新旧动能转换的领头羊,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先进结构制造、生物医药两大产业集群入选全国首批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烟台大学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开发区科教园区的建设,将为八角湾中央创新区、海洋经济创新区两大创新区和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环东岛国际科教走廊两大科创走廊构建更加务实的政产学研合作生态,以全新的理念、模式、机制,构建创新生态链、优化产业生态圈,持续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力。

烟台大学科技处处长陈义保表示,学校近年来主动对接开发区科技需求,全面加强产学研合作,机电汽车工程学院联合艾迪精密机械、生命科学学院联合麦特尔生物技术和吉恩生物科技、海洋学院联合天源水产和山东中世天然气、化学化工学院联合玲珑橡胶科技、药学院联合华昕生物等申请立项纵向科研项目9项,38家开发区企业委托相关学院开展横向科研项目43项,到账横向科研经费377.18万元。其中,化学化工学院两项专利技术在烟台远东精细化工实现技术转移。学校将继续引导产出一批高质量科技成果,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烟台大学机电汽车工程学院院长马国清说:“学院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和机器人工程3个本科专业,专业设置与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大产业中的高端装备产业及烟台市八大主导产业集群中的装备制造产业高度契合。开发区有多家机械制造大型企业,学院将在技术攻关、人才共享、应用型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开发区开展深入合作。”

城市孕育大学,大学反哺城市。烟台大学开发区科教园区作为开发区与烟台大学深入合作的战略载体,不仅承载着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初心和使命,更寄托着烟台开发区补齐高等教育短板、打造人才创新高地的希望和决心。烟台大学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握紧了“青年的拳头”,为脚下的土地、土地上的人民而奋斗不息。当年的故事在春天里萌动、破土、勃发,如今的事业将在初夏的东风中茁壮、丰硕、繁荣。


作者:特约通讯员 亓健生 孙 艳 董 超

编辑:扈美辰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