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推动儒学‘两创’,掌握儒学研究传播充分话语权这一核心任务来布局谋篇,努力打造具有儒学特色、齐鲁气派、曲师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新高地。”2019年5月16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论述研讨会在济南举办,曲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戚万学在会上作了题为《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山东力量彰显曲师担当》的发言,介绍了学校不忘设学孔子故里的初心,大力推进儒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与成果。
因孔子而生,因文化而盛,因时代而兴。曲阜师范大学建校之始便以儒学研究为己任,64年来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兴教育人的儒学特色日益鲜明、治学问道的儒学积淀愈加深厚。尤其是近年来,学校秉持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深入实施“文化立校”战略,大力推进儒学“两创”,在加快建设孔子家乡一流大学的奋进征程中谱写了“为国弘文”的新篇章。
文脉悠长:承洙泗遗韵厚植儒学研究传统
“犹有洙泗遗韵,更加众志成城”,这是曲师人在首次开学典礼上的“创校宣言”。扎根孔子故里,赓续千年文脉,曲阜师大始终秉持“斯文在兹”的文化自觉,坚持推动儒学研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立足儒家文化发源地培筑儒学高地,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与中华文化影响力方面,彰显了孔子家乡大学为国弘文的使命担当。
1957年,曲阜师范大学首任校长、新儒学代表人物高赞非发起成立了孔子研究会,这是当时全国最早的孔子文化研究会。学校1979年建立孔子研究室、1983年设立孔子研究所,均为国内高校最早的孔子儒学研究专门机构。1993年,学校设立孔子文化学院。2000年,日本友人深见东州先生在曲阜师大设立国内高校第一个儒学研究专项基金。2014年,学校成立山东省首家国学院。
1962年,曲阜师范大学发起召开全国性孔子学术讨论会,就孔子所处时代、社会性质及其立场、对孔子思想批判地继承等问题进行讨论,一批相关文章见载于各种报刊,蔚为兴盛。1980年至1992年,学校先后发起召开6次全省和全国性孔子学术讨论会,成果尤为丰硕。如1983年,学校与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研究会联合发起“孔子学术讨论会”,被学界誉为“深入研究孔子的一个新的起步”。“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学校“孔子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被列为山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13年,学校获批山东省首个传统文化类协同创新中心——“孔子与山东文化强省战略协同创新中心”。2017年,曲阜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科入选山东省首批一流学科。
硕儒云集:高端儒学人才集群优势初步显现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从制定实施“文化立校”战略行动计划,到发布引进儒学和传统文化研究高端人才的公告,曲阜师范大学坚持把聚揽天下儒学英才作为建设儒学高地的重中之重。
学校充分利用孔子故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吸引了一批名师硕儒来此传道授业,陈来、郭齐勇、安乐哲等儒学大家先后受聘为曲阜师大特聘教授,为曲园师生带来学术思想盛宴。同时,在圣地学府的文化底蕴熏陶下,学校自主培养的儒学研究人才也是名家辈出。从骆承烈、傅永聚等儒学研究资深专家,到郭沂、马士远、成积春等为代表的泰山学者,再到宋立林、孙宝、王传林等一批青年泰山学者,都以突出的研究成果展现着曲阜师范大学儒学研究的雄厚实力。
学校推出儒学人才专项招聘计划,面向全球发出繁荣儒学的“召集令”,在哲学、文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所有哲学社会科学中布局儒学人才。目前,在孔子儒学方向,学校汇聚了“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3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3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儒学泰山学者8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文史馆员、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等40余人。在儒学与相关学科领域汇聚学术骨干300余人。学校儒学人才已达350余人,占全校文科教师的50%,高端儒学人才的集群优势初步显现,天下儒学人才“来曲师”的格局正在形成。
守正创新:标志性儒学研究成果彰显核心竞争力
守文化正道、开风气之先、创思想之新,曲阜师范大学近年来主动对接文化强省、文化强国重大战略,形成多学科聚焦儒学的研究矩阵,推出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
以儒家元典为核心推动多学科力量聚焦儒学,是曲阜师大儒学研究的“关键一招”。学校在《论语》《尚书》《周易》三部儒家最重要的元典研究中已经占据重要地位,被誉为“国内八大经学研究重镇”之一。同时,学校推动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史等7个博士一级学科和15个二级学科,全部聚焦到儒学上来。目前,学校在儒学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儒学海外传播、儒学与乡村振兴、儒家礼乐文明等研究领域产生了一大批成果,为儒学融入现代生活,服务国家建设提供了学术支撑。
学校的“孔府档案学”研究取得重大成果。2013年,“历代孔府档案文献集成与研究及全文数据库建设”获批山东省省属高校首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目前,首批重大成果已经正式发布。学术界认为“孔府档案学”研究将与“敦煌学”一样成为地方显学。
冷门“绝学”研究省内领先。在2018年度首批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专项中,“易图集成与研究暨数据库建设”“古丝绸之路文献的名物研究”两个项目获得立项,立项数位居全省高校第一位。
奠基扛鼎之作彰显核心竞争力。“两汉《尚书》学研究”列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特等奖。此外,7卷本《中国儒学史》、21卷本《20世纪儒学研究大系》、66卷本《中华伦理范畴》丛书等一批学术巨著,被学界誉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文化工程。近5年来,学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总数列全省高校前3位,连续9年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也是唯一拥有两项儒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的山东省属高校。
交流互鉴:扩大中华文化“朋友圈”,提升儒学研究“话语权”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学校将地缘资源优势转化为话语传播优势,擦亮山东“孔子名片”,讲好中国故事,扩大中华文化“朋友圈”,提升儒学研究“话语权”。
在文化交流中扩大“朋友圈”。目前,学校建有2所海外孔子学院。2008年成立的加拿大新布伦瑞克省孔子学院是山东省在海外设立的第一家孔子学院,获评“全球先进孔子学院”。2012年建立的韩国国立安东大学孔子学院形成了“儒学特色”品牌,已培训各类汉语学员5000余名。2014年7月,许嘉璐先生到访安东大学孔子学院,勉励学院密切联通韩国精神文化之都安东和中国文化圣城曲阜,铸造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新丰碑。
在文明互鉴中提升“话语权”。学校发起成立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儒家文明创新联盟、东亚儒学联盟等,主办“苏格拉底相遇孔子——第三届中国-希腊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首届经学国际学术高端论坛”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承办“国际儒学大会”等学术活动;同时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儒家经典外译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包括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儒学海外传播文本数据库建设及传播话语研究”,完成儒家经典外译语料库建设,出版外文著作《〈四书五经〉导读与英文翻译》等。
以文化人:写好立德树人、成风化俗的“儒学文章”
儒学乃成人之学,从“仁义礼智信”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儒家文化精华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学校一方面坚持立德树人,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一方面聚焦成风化俗,分层分众开展文化普及,努力写好弘扬传统美德、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儒学文章”。
坚持立德树人,学校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设置了4学分的儒学经典必修课和60多门传统文化公选课,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的研究与实践”获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坚持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儒家优秀文化滋养”思政课教学体系,荣获教育部思政课教学改革择优推广立项、全省高校思政工作十大重点项目。坚持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素质拓展,打造了“诵读”“博文”“演艺”“书写”“雅乐”“孝德”等主题精品活动。坚持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文环境, “洙泗讲堂”“孔子文化月”等各类学术与实践活动异彩纷呈,隐性大课堂的以文化人作用日益显现。
聚焦成风化俗,分层分众开展文化普及。围绕党政干部、学校师生、乡村民众三大群体,有的放矢涵养政德、师德、公德、美德。在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设中国教师博物馆,并以此为基础打造中国师德教育基地,在孔子故里为全国1673万教师建设精神家园。助力山东援疆工程,推进“文化援疆”“文化润疆”,与喀什大学合作共建昆天国学院,发挥儒家文化在边疆治理民族融合中的巨大作用。深度参与山东省委组织部、济宁市委组织部干部政德学院建设,开发课程、编写教材、组织培训,为培养良好政德风向标贡献力量。牵头实施山东省大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向纵深发展,为打造以文化人的“山东样板”贡献曲师经验。
作者:本刊特约记者 纪洪涛 本刊通讯员 李文振 宋广新
编辑:王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