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战“疫”在行动 共聚云课堂①丨线上教学:开启一堂凝心育人大课———我省抓好疫情防控期间本科线上教学工作扫描
发布时间:2020-04-01 22:12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刊3月刊作者:本刊记者 韩普生 特约通讯员 张澜 A+A-
-分享-

  【编者按】为切实抓好疫情防控期间的高校管理运行工作,山东省教育厅提前部署,做好顶层规划,引导高校转变理念、创新思路,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借力“云课堂”,把专业知识学习与疫情防控知识学习、疫情抗击先进事迹学习相结合,将思政教育与在线教学相结合,开启线上教育新模式。各高校充分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和资源,提升教育管理服务水平,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保障线上教育教学有序开展。师生同战“疫”,共聚“云课堂”,呈现勃勃生机。春天的校园中,此时桃李正盛,春光正好。

  2月17日,我省有20所高校迎来线上教学第一天。当天,共有23所省属本科高校实施线上教学工作,共计实施在线开课7447门(次),开展在线教学的教师达8608人,学生上线学习达594077人次。

  为切实抓好疫情防控期间本科线上教学工作,山东省教育厅变疫情危机为契机,引导高校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式,发挥信息化教学优势,提升学生能力素质。

  截至3月16日,我省64所省属本科高校累计实施在线课程139784门、459733门次,参与在线教学教师13.57万余人,学生上线学习4686万余人次,到课率达98.56%。

提前谋划   开启线上教学“实战演练”

  为做好本科高校线上教学工作,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2月20日,山东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疫情防控期间进一步做好普通本科高校线上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加强组织领导、遴选教学课程、用好优质资源、统筹教学计划、改革教学模式、加强教学管理、强化教学保障等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通知》强调,高校要切实把开展线上教学作为师生强化课堂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大演练,作为全面推进教学和课堂改革的切入点,在实战中积累经验,形成体现学校自身特色的在线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智慧教学基础条件和智慧教室、实验室建设,深入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求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线上教学期间要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放在重要位置,把专业知识学习与疫情防控知识学习、疫情抗击先进事迹学习相结合,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肩负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

  在省教育厅指导下,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积极行动,针对成员高校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普遍面临的平台使用和技术问题,协调智慧树和超星等主流网络教学平台分学校分时段对教师开展在线教学培训,帮助教师掌握不同教学平台和教学软件的使用方法,熟悉线上教学的组织实施技巧,为开展线上教学做好准备。截至2月24日,已组织了线上教学培训299场,共吸引了31567人次教师参与学习。同时,联盟积极协调课程运行平台技术服务商,为71所成员高校分别配备了课程运行专员和课程咨询顾问,随时为成员高校和教师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助力高校和教师线上教学的顺利进行。

  2月21日至3月1日,来自省内10所高校的16位教师,分别结合各自线上教学过程中课程创建、教学设计、课堂互动、线上授课方法和技巧等,为大家提供更直观的线上教学应用实践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在实践线上教学中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很多教师表示,通过学习,他们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各项功能更加熟悉,对信息化教学手段更加了解,线上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各高校科学制定线上教学方案,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依托各级各类在线课程平台、校内网络学习空间等,积极开展线上教学活动,保证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为开展好线上教学工作,青岛大学提前谋划,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任课教师,通过线上交流平台进行集体备课,提前告知学生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安排和教学计划,畅通授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与学生的联系渠道,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身体状况,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山东财经大学和聊城大学也分别于开课前完成与泛雅、智慧树、雨课堂教学平台的数据对接,为在线教学提供了技术和条件支持。济南大学各学院从一月底即开启了工作模式,从教学工作实际着手,制定科学合理的本科课程调整方案。针对如何有效开展线上教学的问题,老师们积极转换教学方式,制作学习材料,为确保教学正常运行,有的老师甚至做好了两到三套线上教学预案。

积极作为 信息化教学大显身手

  高等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线上教学要立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信息化工具重构课程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项目式学习。各高校积极组织任课教师,充分利用课程平台的功能模块以及钉钉、微信、QQ等即时通信软件,采取在线课程学习和网络直播、录播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线上教学。实施线上教学的教师结合课程特点、学生数量和环境条件,积极探索学生主动参与、方式方法创新的教学模式。

  山东科技大学“大学物理”课师生“云端”相约,团队合作显优势。依托平台线上统一授课的同时,任课教师和助教多形式辅导答疑,加强学生线上学习过程的管理,并将线上学习数据作为期末总评成绩的一部分。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刘涵涵的第一节直播课用的是雨课堂在线平台。她说课程总体进行得很顺利,只有在刚开始的时候掉线了几分钟,后来连上之后整节课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问题。在刘涵涵看来,既然开设直播课程已成定局,那不如干脆以此为契机,促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尽快向着真正的混合式方向转变。线上教学需要教师尽可能地采用比校园授课更丰富的交互式手段,而如果教学设计做得好,线上教学甚至可以提升某些学生的学习效果。

  “比如说有些学生原本不好意思在课堂上提问,线上授课时他们就可以通过投稿、弹幕等形式,大胆地提出问题。”大规模开展的线上教学,不仅倒逼了教学的改革,也是每一位高校教师自我提升和思考的契机。谈及网上授课,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彭冠龙说:“这段时间的教学,让我重新对‘课堂’这个词进行了思考。我们习惯了正常教学秩序下在学校里授课和学习,而忽略了‘教’与‘学’本不应该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面对突然出现的疫情,我们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探索一种跨越时空的教学方式,这是每个学生的愿望,也是每个老师的职责,更是一场教育界的革新。”

  山东建筑大学校长靳奉祥表示,这次疫情是对学校依法治校能力、治理水平的一次重大考验,也是学校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融合的一次重大机遇,要转危为机,积极作为,不断推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期待经过这次战“疫”的洗礼,一批高质量的线上“金课”和教学新模式、新方法能脱颖而出。

  山东师范大学国家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提升加速运行,根据专业门类和人才培养诉求,甄选优秀实验项目和丰富教学资料,发布实验指南,组织学生利用网络,有序开展实验教学。

  青岛大学运用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开展线上实验教学,开设本科生基础化学实验课程42门次,使学生在家也能“动手”做实验。

  青岛科技大学运用虚拟仿真教学,让教学内容更鲜活,该校建设的甲午战争博物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采用VR手段和全景技术,通过情景模式、智能导游、游戏闯关等巧妙的设计,实现由单纯课堂教学到实验教学的转变,从而让学生激发爱国之情,树立报国之志。

  滨州医学院各附属医院利用自行研发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开展线上实习、见习,并不断对教育教学管理系统进行维护升级,保证实践教学不“掉线”,居家实习质不减。

  鲜活生动 特别思政课成为“线上第一课”

  突发的疫情改变了高校师生日常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很多高校把“线上开学第一课”上成“疫情防控思政课”,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做抗击疫情正能量的“传播者”和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者”。充分发挥课程思政效能,将战“疫”中的政策措施、先进事迹与感人故事润物无声地融于线上教学中,助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运用好疫情防控这本“教科书”,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在“开学第一课”开展同心战“疫”、共克时艰主题教育活动。

  线上开讲“开学第一课”,山东财经大学书记校长变身班主任“空降”线上班会课。他们叮嘱学生,在疫情面前每个青年学生都要从自身做起,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共患难,传递正能量、树立好形象,以实际行动肩负起责任与担当。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讲授“开学第一课”,要求学生担当社会责任,践行教育使命,落实好专业责任。学校践行“为人民而设计”的使命,组织开展了“生命重于泰山”主题创作活动,广大师生用作品宣传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普及防疫知识,讲述感人事迹,鼓舞防疫斗志。

  3月3日,青岛大学党委书记胡金焱在线给学生上了一堂主题为“疫情下的中国”的特殊思政课。“这场‘战疫’,让世界看到了面对生存危机时中华民族所展现的民族精神,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在应对重大挑战时展现出的显著制度优势,也让世界看到了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中国担当。”他叮嘱学生:“疫情之下,同学们要在灾难中思考,从英雄们身上学习,更加明确自身的价值选择和使命担当。”

德州学院首届全国思政课教学展示特等奖获得者蔡青老师通过《战“疫”中的中国力量》的专题讲授,让师生深刻体会到疫情防控中呈现出来的中国制度优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医药与护理学院高峰老师围绕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为大家讲解了新冠肺炎的科学防护知识。学生表示,通过这堂贴近时政的“第一课”,切实感受到了强大的“中国力量”和战胜困难的必胜信念,同时也学到了疫情面前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

烟台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统筹规划,全员动员,根据教研室组建4个授课团体,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集体准备“开学第一课”。结合在线教学实际,做好教学工作,因地制宜,务求实效。结合不同课程内容和理论原理,设计好开学第一堂思政课,充分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的重要作用。

在“开学第一课”中运用好疫情防控这本“教科书”,是高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举措。广大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抓住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契机,充分结合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向全体学生开展了一次生动鲜活、意义深远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主动思考、深刻体悟,增强战“疫”的必胜信心,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强化管理 质量监控不掉线

  为加强线上教学质量监控力度,实现线上教学质量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省教育厅出台《关于疫情防控期间进一步做好普通本科高校线上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对疫情防控期间学校线上教学的教学管理和教学保障提出要求。各高校加强学习过程管理,构建多维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线上教学督导与监控体系,努力做到“教学稳运行、管理不松懈、质量不降低”

  山东建筑大学积极探索线上教学督导工作新思路和新方法,构建“155”督导工作组织体系,建立“统一指挥、联合部署、全员行动”的在线教学质量监控保障和运行机制,努力做好线上本科教学的坚强后盾。鲁东大学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在随机听课和教学督查中明确教学中意识形态监督的相关内容,确保在线上教学中牢牢守住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杜绝有损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青岛农业大学多层面强化线上教学督导,与网络教学平台建立教学质量保障联动机制,依托平台进行教学运行大数据解析。

  曲阜师范大学通过长江雨课堂技术平台,同时利用网络问卷、即时教学数据填报小程序等形式,实时了解和分析线上教学运行情况,确保线上授课顺畅。学校通过技术平台,督导了解教学质量,线下调研各单位教学运行,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学校建立了校院两级质量监控体系,坚持学院教学质量日报制度和学校教学质量周报制度,充分发挥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作用,切实发挥好各教学单位质量监控主体作用,保障教学质量。

  济南大学鼓励教师在线上教学中加强过程化考核,做好线上教学管理,保证教学效果。学校成立线上教学专项督导专家组,随机抽查各类线上教学活动,收集教学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上报有关部门及时解决。

  山东师范大学全方位开展线上教学督导工作。发布《关于网络教学督导的工作说明》,制定《山东师范大学课程线上教学质量评价表(试用)》,组织网络教学指导专家、督导员237人进行网上授课全覆盖督导、全过程指导。

  为及时了解目前线上教学的整体情况,第一时间掌握学生意见与需求,齐鲁医药学院质控中心开展了面向学生的线上教学调研。共向有教学任务的校本部15491名学生发出问卷, 参与学生覆盖全部学院,总参评率达75.55%。

以生为本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求实效

  “网络信号有时候不太好”“师生眼神交互不足,都开启摄像头,又会出现表情包”“如何有效完成课堂测验”……面对网络授课这一新的教学方式,教师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教学质量。

  学生通过线上学习、师生互动,提升了学习积极性,培养了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有的线上教学课程受众面广,学生叫上家人一起听课,学习与陪伴兼得。同时,学生也学会了感恩。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新疆籍学生因为时差和网络原因,线上教学存在困难,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顺利开展学习。他说:“与那些疫情一线的人相比,我这不算困难。非常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帮助。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一起加油。”

  烟台大学人文学院学生李怡然表示:“在线课堂这种教学模式让我的自主管理能力有所提高,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通过看课件和PPT可以提前预习课程内容,而且视频的回放功能可以让自己轻松掌握学习的节奏快慢,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记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这样我就可以将有限的时间用到自己需要攻克的难点上,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满足学习的个性化需求。”

  “我觉得在线课堂可以作为传统授课形式的一种有益补充,它与传统课堂相比各有优势。”烟台大学法学院学生邢力表示,“对需要重复讲解的内容、基本的事实和定律、已成定论的观点、基本的方法和规律、基本的演示和操作步骤以及每天的作业题,可以通过在线直播的方式帮助讲解;而思辨性、情感性、生成性很强的内容,以及必须立足于现场的、有赖于灵感激发、老师风采展示的内容等在线下课堂上学习效果更好。”

  中国大学MOOC、腾讯课堂、智慧树、雨课堂等不同的线上教学模式,不同的课程体验,让学生接触到了学术思维的多元碰撞和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因为疫情,师生们离开了教室,彼此的空间距离远了;但在线上,老师和学生的心灵距离却更近了。老师备课和线上直播的积极认真,也给学生们传递了一种信心和力量。

作者:本刊记者 韩普生 特约通讯员 张澜

编辑:王骄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