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化校地、校校、校企合作,凸显师范教育特色,构建“精准服务”体系、“精准就业”市场体系,鲁东大学不断优化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选”渠道,努力促进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高质量就业率保持在35%以上。
一、精准搭建线上服务平台,网络双选会、信息服务见实效
(一)办好网络双选会。学校高度重视就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打造“互联网+就业”新模式,妥善应对疫情防控下的就业工作新挑战。2月初,学校根据疫情防控要求,精心研判、提早行动,积极与用人单位、各地教育局、人力资源机构沟通协商,采用多种形式举办网络招聘、网上宣讲活动。3月5日-15日,鲁东大学2020年首场毕业生春季网络双选会全面启动,收到良好效果:共有781家用人单位参会,提供就业岗位33685个,1万余名应届及往届毕业生参与,投递简历12071人次,3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3月30日—4月3日,学校承办了山东省教育厅主办的全省高校师范类毕业生网上就业双选会,参会用人单位3632家(新增企业562家),岗位需求24257个。其中,96家用人单位开启远程视频面试房间136个,662人报名参加,372人完成视频面试,1119人达成就业意向。其间,学校还组织了5次专场网上双选活动,将线下双选会招聘全部搬到线上,推进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利用互联网进行供需精准对接,努力实现智慧化、精准化的网络招聘,真正实现“网络多跑路,学生少跑腿,岗位信息准,就业有保障”。
(二)建好毕业生校园招聘信息平台。自主设计建设毕业生校园招聘信息平台,及时收集、整理毕业生就业大数据,对就业形势分析研判,智能分析各区域、各行业的就业市场潜力值,实现供需智能匹配,为毕业生精准推送岗位政策和指导。同时,依托学校就业创业网,为毕业生提供求职信息精准服务,不断提升求职信息传递效率和效能。2016年1月以来,学校就业信息平台收集整理发布11523家企业的线上线下招聘信息,提供职位数量30718个,职位需求人数346489人。除此之外,学校还安排专场宣讲招聘会481场,提供职位数1693个,职位需求人数35536人。
(三)自主研发就业信息精准推送系统(EIPS)。为配合线上就业市场建设,学校使用自主研发就业信息精准推送系统(EIPS),对海量就业信息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分类、分级推送。针对各学院、各专业的每位毕业生实施精准匹配,精准对接毕业生的求职意愿,毕业生终端可以进行实时筛选、接收、评价、反馈,实现精准推送、精准统计、精准就业,切实提高就业工作实效。
二、精准搭建校园招聘平台,充分发挥校园招聘就业主渠道作用
学校注重加强就业形势研判,因势利导,针对不同毕业生群体,打好线上线下校园招聘组合拳,为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提供服务和保障。
擦亮师范教育金字招牌,扎实办好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暨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学校充分利用连续多年承办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的有利契机,积极邀请全省各地教育局、学校和教育机构进校宣讲、现场选聘优秀毕业生。全面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深化校内协同校地合作,积极推介我校优秀学生,不断拓展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市场。跟踪调查数据显示,学校连续三届全省从业技能大赛获奖学生实现100%高质量就业,其中升学占26.29%,中小学事业单位任教占53.57%,考取公务员占
11.90%,其他高层次企事业单位就业占8.24%。
办好综合性毕业生校园供需见面会。学校积极到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人社厅开展政策调研,深化同各市教育局、人才中心、妇联等职能部门的合作,每年分层次、分类别、分群体、分行业、分地域举办校园宣讲和招聘活动120余场,邀请1500余家用人单位进校招聘,提供就业岗位1.6万余个。不断创新招聘会模式,线下与线上相结合,把校园招聘同就业创业工作研讨、校地校企高峰论坛等有机结合,积极开展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问卷调查,深化招聘会内涵,提升举办效益和质量。
三、精准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用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市场开拓
学校严格落实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加强创业平台建设,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通过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教育教学、教育管理“三个体系”,筑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根基;坚持双创教育与学科专业建设相结合、双创教育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双创教育与教师课堂教学相结合、双创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四个结合”,深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通过筑牢创新创业育苗、双创竞赛、创新创业孵化“三大平台”,护航大学生创新创业,精准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2019年,学校投入500余万元建设“鲁东大学创新创业实训中心”项目,进一步优化改善创新创业环境。近三年来创业孵化基地向社会输送优质项目120余个,培育创业企业90余个,营业额约1.5亿多元,带动就业1500余人。
四、精准对接高新、跨区域就业平台,拓宽毕业生就业视野
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等重大战略,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深入开展“寻访百企千岗活动”,每年组织60余人次实地走访80多个城市的200多家单位,拓展高端就业市场资源。2019年,学校主动与中国葛洲坝集团、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相关骨干企业、山东心联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对接交流,签署战略协作协议21份,大力开拓建设高新就业市场。
加强环渤海地区高师院校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协作,与首都师范大学、唐山师范学院、河北师范大学等20余所京津冀鲁兄弟院校协同联动,与唐山百川创业创新中心(国家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签订战略协作协议,整合与挖掘该地区人才供求资源,为毕业生搭建跨区域就业创业服务平台。
以优秀校友资源为媒介,主动对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邀请浙江省嘉义市嘉善县人社局来学校设立人才引进工作站。加强同深圳、温州、湖州、杭州等经济发达地市教育局、人社局合作,将鲁东大学毕业生推向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地区就业、创业。
五、精准发掘校友资源,建立多元化市场拓展和维护机制
学校重视发掘校友资源,每年组织举办“鲁东大学校友企业专场招聘会”,参会企业达140余家,其中有40%的企业是创业成功的“校友老板”企业,以及校友在企业中担任高管的企业。为更好地发挥优秀校友的榜样示范作用,学校还组织了与招聘会同步进行的“优秀校友创业经验分享会”,每场都能吸引近万名学生参加。学校每年在全国44个城市举办“校友工作论坛”,从中选聘150余名优秀校友担任鲁东大学“就业与实习工作信使”,开展“优秀生源与就业实习基地拓展计划”,协同维护就业市场关系,构建起校友与母校良好的沟通渠道和交流平台,为母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学生就业以及服务地方等提供支持与帮助。
六、精准对接国家基层就业项目,提高社会贡献度,做好基层就业市场拓展
响应国家号召,学校积极对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计划等项目,唱响西部基层就业“主旋律”。通过邀请政府人员讲政策、杰出校友传经验、企业家到校谈体会,引导毕业生自觉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鼓励更多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发光发热。近三年,学校毕业生中有86人参加西部计划,61人选聘到村任职,163人参加“三支一扶”计划,20人到新疆西藏就业。
(作者简介:吴远庆,鲁东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李家普,鲁东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
作者:吴远庆 李家普
编辑:王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