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动就业创业工作高质量发展①丨切实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这项民生工程
发布时间:2020-04-24 15:45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刊4月刊作者:李存岭 任永红 A+A-
-分享-

  编者按: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高质量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关乎国计民生,更关乎千家万户。山东省教育厅把毕业生就业创业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盯需求、多措并举,进一步提升就业创业服务质量和效能,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新成效。各高校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积极搭建线上线下多渠道的就业服务平台,拓宽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选”渠道,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创业目标,推动就业创业工作高质量发展。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将稳就业放在“六稳”的“第一稳”,习近平总书记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作出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以更大力度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多措并举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确保就业大局稳定”,为我们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提供了科学指引和努力方向。

  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教育大省,高校毕业生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实现每所高校、每位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全员覆盖、全面优化”的要求,并有针对性地推出了系列政策措施。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山东省教育厅把毕业生就业创业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盯需求、多措并举,以更大力度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制定一系列实招、硬招、新招,进一步提升就业创业服务质量和效能,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综合施策,打好“稳就业”组合拳

  (一)强责任,深入推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深入实施毕业生就业创业“一把手工程”。各地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和高校主要负责同志作为就业创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健全分工负责、协同推进、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到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从组织上保证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深入开展。

  (二)促引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合理确定就业预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经略海洋、军民融合等国家和全省发展战略需求,在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贡献才智、锻炼成长。瞄准基层一线、强化政策指导,会同有关部门实施好大学生基层就业项目。配合兵役部门持续推进大学生征兵工作,2017年-2019年每年大学生入伍人数均保持在2万人以上,在征兵工作“五率考评”中,我省连年位居全国前列。

  (三)抓质量,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开展。广泛宣传国家和省级就业创业政策,进一步在全省高校宣传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引导各高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开展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强化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努力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全省33所师范类高校目前开设创业指导课程总计233门,其中必修课60门、选修课173门;创业场所84个,共11.8万平方米。

  (四)拓渠道,搭建线上招聘“云平台”。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搭建多渠道的就业平台,满足毕业生的就业需求。省教育厅每年3月至4月,都会组织线上、线下省级就业双选会,通过“山东省教育厅高校毕业生就业网”和“山东就业创业导航”微信平台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视频面试等个性化、智能化的一站式服务,全方位提高毕业生求职成功率。2020年受新冠肺炎影响,全部启用网上就业双选会模式,推进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网络供需对接,实行网上投递简历、邀约、面试、签约、报到,实现智慧化精准化网络招聘,确保网络招聘覆盖每一名毕业年级学生。截至目前,山东省高校师范类毕业生网上就业双选会已经举办6场,参会单位3632家,发布14539个职位,需求人数157183人,视频面试报名单位797家,面试报名学生10147人,投递简历34948份。

  (五)塑品牌,全面提升师范类毕业生从业能力。为主动适应教育事业发展对师资培养的需求,全面提升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我省自2013年始,连续举办7届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大赛分为组织发动、学校初赛、省级网络抽选、省级决赛4个阶段进行,涵盖学前、小学、初中、高中4个学段,学科达到22个,省级决赛参赛选手每年近700人。赛后的现场供需见面活动,数百家用人单位参会,提供就业岗位千余个。青岛、滨州专门出台政策,对在省级决赛中获得一、二等奖的选手教师招聘不再笔试直接现场签约。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从无到有,规模不断扩大,学科逐年增多,大赛影响力不断增强,得到了高校、中小学校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学生从业技能大赛已经成为我省师范类就业工作的品牌,促进了高校师范类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六)重效能,优化完善就业创业工作平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不断优化升级“山东省教育厅高校毕业生就业网”和“山东就业创业导航”微信平台服务功能,提高新技术应用、信息安全保障和信息监测、统计、服务能力,推行就业手续“秒办”“简办”服务。目前,微信平台用人单位会员累计7.32万家,平台关注总量22万余人,努力实现让“学生少跑腿、数据多走路”服务目标。

  (七)建机制,强化精细精准就业帮扶。加强就业信息收集和就业市场开拓,运用大数据分析实现供需智能匹配,精准服务毕业生就业创业。发挥校园招聘主体作用,推动岗位信息和求职信息“无缝对接”。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身体残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提供个性化辅导、优先推荐岗位,配合有关部门落实求职创业补贴等帮扶。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服务接续工作,持续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培训、就业援助等服务。

  二、认清形势,准确把握就业工作挑战与机遇

  近年来,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一直处于高位状态,2017年首次突破60万人大关,2018年毕业生人数62.01万人,2019年毕业生人数61.45万人。2020年,我省146所普通高校共有毕业生65.44万人,较去年增加 3.99万人,毕业生数量连续增长,且增量增幅为近4年之最,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国内经济发展压力加大,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矛盾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部分企业在走出疫情影响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经营困局。就我省而言,全省经济发展仍处在深度调整期、瓶颈突破期、动能转换胶着期,传统产业“量大势弱”与新兴产业“势强力弱”并存,产业布局引领性支撑性不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不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加,对我省就业的影响正在逐渐显现。

  2020年1-2月,我国PMI数据(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综合产出指数大幅下降,产出增速轻微,其中2月份为4个月以来最低。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旅游、批发零售等服务业受冲击较大,用工需求出现锐减,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生产经营和用工比较困难。受新技术快速发展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的影响,互联网、金融等受毕业生青睐的行业需求,与去年相比下滑比较严重,给就业工作带来新的不确定性。

  在认清问题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全国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巩固,复工复产已经取得重要进展,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正在加快恢复,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将逐步畅通,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大趋势不会变,就业局势终将总体趋稳。特别是要充分看到,省委、省政府将2020年确定为“重点工作攻坚年”,在深化落实已出台各项改革开放举措的基础上,迅速发起九大改革攻坚行动,各类政策效应持续放大,重大战略平台叠加,产业赋能潜力巨大,新一轮对外开放优势明显,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消费升级催生新动能,改革红利加速释放,为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新机遇。同时,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有望加快回温,新零售和线上教育孕育新机会,医药、电商与信息技术等行业逆势飞扬,以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为特点的新业态人才需求将会大幅增加,利用平台经济、众包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推动高校毕业生实现多元化就业创业的概率将会倍增。只要我们充分把握发展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增强信心、保持定力、精准施策,就一定能够抓住就业工作新机遇,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迈上新台阶,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三、化危为机,推动就业创业工作高质量发展

  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挑战,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稳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把促进就业创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压紧压实就业工作主体责任,持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加大各项政策落实力度,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

  (一)工作责任再压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咬定“稳就业”工作目标不松劲,及时跟进、分析研判全省就业形势,有针对性地制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毕业、尽早就业。强化工作协同,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等部门,加强工作协调和信息沟通,充分用好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资源,及时调整和制定政策措施,合力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强化高校责任,落实好“一把手”工程,把工作责任压实到一线就业工作人员,及时掌握毕业生求职心态和就业进展,制定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难题的有效办法。

  (二)服务体系再优化。积极打造招生、培养、就业、创业一体化服务体系,加强高校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重点围绕服务全省“八大发展战略”,在重点区域、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中加强人才供需对接,引导毕业生到生产一线,参与企业研发和管理创新,形成人才向“产业、行业、企业”聚集的良好效应。围绕服务脱贫攻坚行动,扩大基础教育、基层医疗、社会服务等岗位招募规模,支持毕业生投身脱贫一线,到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基层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就业创业。提供“不断线”就业服务,按困难学生类型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困难学生、学业困难学生、技巧方法困难学生等分别建立台账,制定具体帮扶措施。重点关注湖北籍高校毕业生,进行“一人一策”“一对一”帮扶,优先推荐岗位。

  (三)信息渠道再拓展。全面总结疫情下网络招聘的优势与不足,利用“互联网+”“云平台”技术,搭建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网上双选平台。指导各校科学设计网上招聘系统,加快建立智能化岗位信息直通平台,推动高校和用人单位利用互联网进行供需对接,促进人岗匹配、精准就业,实现网上招聘活动全覆盖、常态化。加强高校就业网和国家、省级就业平台的信息共享,面向基层拓宽就业信息渠道。健全高校内部分工负责、协同推进、院系联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依托学科、学术、校友、产学研等各方面资源,多渠道联系用人单位,调动全校之力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服务。

  (四)技能提升再加力。完善并强化全省师范类高校学生教学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培养,提高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水平,为全省基础教育改革输送优质人才。以深化产教融合为导向,推动产业、行业、企业、专业、就业“五业联动”,高质量建设一批实习实训基地和产教融合型高校、企业,切实提高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比重。根据“四新”经济发展新需求,积极推荐毕业生参加适合的就业创业培训课程、培训项目,落实培训补贴政策,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和水平,努力形成新的就业增长点。

  (五)工作机制再创新。加强就业创业质量检测体系建设,逐步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增加评价的客观性和透明度为宗旨、以毕业生就业质量为切入点、以科学的调查技术和现代化信息手段为支撑、以第三方机构的独立调查为保障、以多维度多梯度分析为特色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推动高校形成就业创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切实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度,提高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和服务能力。

(作者简介:李存岭,山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学生处处长;任永红,山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学生处副处长。)

作者:李存岭 任永红

编辑:王骄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