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研究生教育会议交流发言摘登
研究生教育水平是衡量一所大学、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山东大学是近代研究生教育理念与实践的起源性大学之一,是全国最早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的高校之一,今年迎来了研究生院成立20周年。建校119年来,学校始终坚守“为国育贤”初心,努力担承“强校兴国”使命,与国家需要同心同向、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取得了丰硕的育人成果,先后为国家培养了1.4万余名博士研究生和8.7万余名硕士研究生,其中走出了王小云、张运、陈子江、葛均波、于金明、胡海岩等多位院士。
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山东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充分彰显扎根中国创办一流研究生教育的使命担当,持续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应变求新,提质增效,努力培养新时代最具创造力的研究生。主要做法及成效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推动“学科汇聚交叉”,构建“网络型”学科专业组织架构
一是布局交叉学科新领域。新建“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中国学”“全球健康学”等交叉学科,一体推进成果认定、考核评价、资源配置等改革,全方位打破学科壁垒。
二是打造交叉育人新模式。出台《山东 大学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实施方案》,大力推进理工融合,集成物理、微电子、晶体等学科优势,协同攻关新一代半导体材料核心技术,创新“导师组”培养模式,试行矩阵管理,以“中国芯”铸就“中国梦”;深化文理交叉,“科技考古”形成国际比较优势,司法大数据、社会信息学等逐渐成长为新学科增长点。
三是创设交叉育人新平台,新建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等,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深化科教、产教融合育人。
四是组建交叉育人新团队,支持开展跨学院联合培养,遴选建设18个学科交叉导师团队,成为学科交叉融合育人的先锋队。
二、实施“四大育人工程”,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能力
一是推进交叉融合育人。推动学科交叉理念进培养方案,完善学习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把跨学科、跨领域学习经历列入培养方案,实现交叉融合育人的全员全覆盖。
二是推进导师团队育人。组建老中青导师梯队,发挥“传帮带”作用,思政、科研、管理等环节协同配合、无缝衔接,形成有机链条。比如生殖医学团队学科带头人的成长就得益于这一模式。
三是推进国际合作育人。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引入世界优质学术资源,探索国际联合办学新模式,比如与南洋理工大学共建的人工智能国际联合研究院就旨在打造世界一流的科学研究、学科支撑、人才汇聚、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平台。
四是推进科教产教融合育人。让学生在重大科研项目中历练,在行业实践中成长。我校岩土中心团队把教学基地建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施工现场,以山石为课堂,以泥土为板书,引导教育研究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期,山东大学将进一步深入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准确把握“双一流”建设对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的工作主线,追求卓越、只争朝夕,努力培养大批最具创造力的研究生,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山东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人才支撑。
作者:山东大学
编辑:王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