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笔谈丨贯彻新发展理念 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1-02-19 00:22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2021年1、2月刊作者:张 伟 A+A-
-分享-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中国未来5年和中长期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建议》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战略任务,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如何主动适应新发展格局需要,在新起点上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无疑是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

一、坚持系统观念,树立高校高质量发展新理念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则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中之重。新时代高校高质量发展,必须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在构建高校发展新理念的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在推进高校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立足高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实际,加强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整体布局,坚持从系统观念出发,制定适应学校办学特色的发展规划。

2019年,烟台大学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加强谋篇布局,坚持顶层设计,制定《烟台大学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实施高质量发展九大工程,涵盖党建思政、本科教学、育人体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研创新、校地校企融合、改善民生、管理服务等9个方面。为确保九大工程落地落实落细,学校成立9个工作专班,负责组织、推动、落实高质量发展九大工程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找准问题短板,制订具体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措施,积极研究推进。2020年,学校进入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2个学科成为全省“优势特色学科”,高质量发展成就令人鼓舞。

二、坚持党建思政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在“十四五”时期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工作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其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政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为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和根本遵循。当前,要进一步深入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把握思政工作这一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烟台大学将“党建思政引领工程”列为高质量发展九大工程中的头号工程,以高质量党建思政工作引领高质量发展。2020年,学校协同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项目化建设和“课程思政”改革,努力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学校设立专项经费30万元,在全校各学院中设置“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3个,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精品培育项目9项,建设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22项。项目内容立足人才培养各环节,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同时,学校还创新思政教育和理论宣讲形式,深入挖掘胶东红色教育资源,形成“热血胶东、红色育人”教育品牌。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打造优秀教师队伍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实现“十四五”规划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必须建强教师队伍,发挥好教师是教育第一资源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牢牢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一基础性工作,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高校要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引导教师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烟台大学始终坚持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在人才引进、职称评审、导师聘任、评优树先、项目申报等工作中,严格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持续做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青年助教培养工作,着力打造优秀教师队伍。学校出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意见》,开展新入职教师师德师风培训,组织师德涵养教育活动,开展教职工思想状况问卷调查,增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在师德文化建设中培育和弘扬“坚忍不拔、埋头苦干、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关爱学生、甘为人梯”的孺子牛精神,每年组织实施“孺子牛”教育服务年限荣誉激励计划,为在教育岗位上不同服务年限的教师颁发“孺子牛”纪念奖章,倡导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学校发起山东省高校首个教师教学发展联盟———胶东教师教学发展联盟,着重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聘请校内外专家组建教师培训专家团队,开展青年教师助教培养。

四、立足服务地方发展,不断深化产教科教融合 

高校高质量发展,既离不开国家大力支持,也亟须地方滋养。通过校企、校地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地方发展助推剂,用地方发展需求刺激科研进步,是实现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产教融合。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指出要在全国试点一批产教融合城市、企业,逐步建立起产教融合型企业制度。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中再次指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烟台大学作为地方综合性大学,始终坚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初心使命,不断筑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阵地。2019年烟台大学与烟台市签署共建协议,2020年烟台大学服务地方工作持续发力,强化与烟台市、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龙口市、海阳市、潍坊市寒亭区等各级地方政府对接,为校地合作打下坚实基础。除此之外,学校还与中国农科院作科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鲁南制药集团等科研院所、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2020年7月,烟台大学新华三数字创新学院在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揭牌成立。同年8月,烟台大学山东省知识产权研究院入驻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放眼未来,信心如磐。“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既是新时代高校发展的立身之道,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之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烟台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扬“海纳百川,敢为人先”的大学精神,抓住山东省“双高”建设发展机遇,以高质量发展九大工程为依托,全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成特色鲜明、部分学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奋斗。

(作者简介:张伟,烟台大学党委书记。)

作者:张 伟

编辑:王骄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