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笔谈丨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1-02-19 00:26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2021年1、2月刊作者:曾庆良 A+A-
-分享-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统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我们擘画了未来5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的发展蓝图。

山东师范大学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全会对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紧扣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主题,勠力同心勇担当,咬定青山不放松,在深入推进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和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一、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学校将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切实提高办学治校能力和改革发展水平。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全面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和频次,推动党员干部政治教育再提升;探索干部选拔任用新机制,切实增强干部活力;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实现对院级单位党委巡察和机关部门、群团组织、直属单位专项检查全覆盖。 

二、科学编制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

展望“十四五”,我们要在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使命、新目标、新任务,以新的战略眼光谋划“十四五”时期的教育改革发展。学校将认真学习全会精神,切实把全会精神贯穿到学校“十四五”教育规划编制的全过程、各环节,紧扣国家、山东省教育现代化战略目标和要求,瞄准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双高”“双一流”建设关键靶心,科学做好学校的规划编制工作。将引入重点指标量化管理要求,建立任务分解落实机制和督促检查考核机制,真正把规划目标落实到部门单位,形成实施、督查、反馈、改进、追责的管理闭环,确保规划可操作和落实落地。坚持需求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进一步凸显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强化一流学科建设,优化科研创新环境,大力推进交流合作,加大综合改革力度,不断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同时,学校将积极推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地落实,构建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和高质量教育体系。 

三、着力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目前,山东师范大学已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2个学科入围山东省“高峰学科”建设行列,教育学、物理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4个学科入围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学科。

面向未来,我们要接续奋斗,争创一流,集中优势资源,统筹各方力量,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着力打造雁阵式学科专业体系。要夯实学科基础,引导学科分类发展,强化一流学科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抢占学科制高点,在扎实做好现有省一流学科建设的同时,力争实现国家一流学科建设的突破。要切实增强学科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力争新增一至两个ESI前1%学科。同时,大力推进“新工科”建设,重点建设多学科交叉科研平台,形成一批能够适应学科前沿和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等国家、区域重大发展战略的“文理工”学科群。要在人财物等资源配置上体现分类、形成差别,并引入第三方评估进行动态调整,最终形成层次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让学科交叉、协同创新成为自觉。 

四、坚持办好师范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师范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母机,山东师范大学肩负着我省教师培养的重任。学校将积极探索“4+2”新师范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本科和硕士阶段的交叉融合,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的教师队伍,争取进入国家示范性、引领型师范大学建设体系,把山东师范大学打造成山东省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和领头雁。

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将在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探索,精心打造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大力实施本科专业发展支持计划和优质课程立项建设;加大卓越人才培养力度,探索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健全完善协同育人和实践育人机制,推进学科专业与人才培养一体化进程,打通创新创业项目孵化链条;完善招生计划动态调整机制,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深化以科研育人为重点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持续优化在校生结构,逐步扩大研究生数量,实施本硕博贯通培养,着力为国家培养一流的创新型人才。 

五、坚持系统观念,完善治理体系 

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坚持系统观念的原则。系统观念是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只有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才能推动学校工作在正确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这要求学校在谋划推动工作时也要树立系统观念,要秉持教学质量立校、科学研究强校、依法办学治校和开放办学兴校的办学理念,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学校各方面发展。要以学校章程为基本遵循,完善各项工作管理制度,健全各种办事程序,形成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要建立规范性文件审查与清理机制,保证规章制度体系层次合理、协调一致。要优化校院两级管理,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增强学院统筹能力。要以降低风险、提高效能为原则,夯实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内部控制体系。要构建严谨规范的学术治理体系,尊重并支持学术委员会独立行使职权,发挥学术治理核心作用。要切实发挥理事会在战略咨询、社会支持和监督办学等方面的作用。要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强化招标采购体制机制建设,优化配置公用房资源,规范经营性资产管理,提升资源整合度和利用率。 

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服务社会发展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高校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和生力军。走进“十四五”,学校将进一步强化科研战略规划与布局,加大对国家及区域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前瞻性研究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强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的培育、建设和管理,大幅提升学校科技核心指标及综合实力。持续推进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平台的培育建设,集中优势打造高端智库品牌,重点培育高水平学术梯队和创新团队。深入推进科研经费管理“放管服”改革,构建项目资金管理一体化服务体系。积极搭建高端、前沿、跨学科的学术交流活动平台,进一步提升学术交流质量,扩大学校学术影响力。进一步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需要,聚焦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理顺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开展校地、校企等多种形式合作,把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创新科研手段,提升科研产出,加速成果转化,助推区域经济振兴,加强文化传承创新,以贡献求支持,以服务促发展,实现高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共创双赢。

(作者简介:曾庆良,山东师范大学校长。)


作者:曾庆良

编辑:王骄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