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以史为鉴、勿忘昨天
《决议》全面总结了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不懈奋斗,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全面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五大历史意义和十条历史经验,深刻、系统阐述了党对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对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进步事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所作的历史性贡献。这十条历史经验是我们党通过百年奋斗总结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共产党人正确判断形势、科学预见未来、把握历史主动的重要思想武器,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重要遵循,是我们判断重大政治是非的重要依据,也是我们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指引。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在党的百年奋斗史上,我们经历了很多挫折和苦难,一度让我们党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但我们党敢于自我革命、敢于斗争,于危难中求生存,在绝境中获生机。不论是八七会议、遵义会议的召开,还是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都一次又一次地挽救了党、挽救了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保留了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使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光明大道上。为此,我们党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巨大的牺牲、巨大的代价。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我们要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也要深刻认识我们党取得今天的十三个方面的辉煌成就来之不易。
我们不能忘记昨天的苦难辉煌,更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洋洋得意,而应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吸取经验和教训。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以学习全会精神为重点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进一步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达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的。不断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把庆祝建党百年激发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传递下去,把全社会的精气神进一步振奋起来,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满怀信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勇挑重担、无愧今天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我们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的时代主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时代交予我们的重任,我们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以人民为中心贯穿治国理政全过程各方面,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勇挑历史重担,以强烈的责任感走好新的“赶考路”和新时代“长征路”,以优异的成绩交上一份无愧于心、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和人民、不负时代、不辱使命的优异答卷。
当前,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常抓不懈,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重点,扎实做好专题学习研讨、集中培训、宣传宣讲,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开展好面向社会的宣传普及,组建宣讲团,深入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结合“四史”宣传教育,持续深化“党有号召我响应”“强国有我”等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与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谱写新篇章的强大动力,把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各项工作之中,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开创未来、不负明天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前进的道路从来不是坦途,必然要面对各种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妥善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局面的准备,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高度,科学分析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发出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的伟大号召。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山东“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作为山东省属高等学校,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结合起来,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为落实“三个走在前”冲锋陷阵。近日,《青岛科技大学“三个走在前”落实方案》经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正式印发实施,《方案》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构筑学科特色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催生重大创新成果、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深化对外交流合作、融入乡村振兴工作大局、全面激发办学活力等九个方面明确了服务“三个走在前”的九大举措。这是学校的责任与担当,也是立足现实、开创未来的最好注解。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与山东和学校“十四五”规划,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结合起来。贯通历史、现在和未来,才能正确回答“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重大命题。无论是昨天的历史经验,还是今天的成功求索,都是明天的指路明灯。用全会精神把握规律、指导实践、探索未来,将有利于推动山东和学校“十四五”规划,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落地生根、顺利实施、取得实效。
(作者简介:马连湘,青岛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作者:马连湘
编辑:扈美辰
审核:王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