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阳春三月,万物萌动,繁花似锦,这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季节,更是思政课的春天。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不仅是总书记、党中央对思政课教师的莫大关怀和激励,而且是对办好思政课的殷切期望。作为思政课教师代表,我受邀参加了此次盛会,受到总书记的亲切接见,深受鼓舞,倍感荣幸,感受至深。
一、办好思政课任重道远,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书记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思政课教师”,是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教师队伍,“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
长期以来,学校和社会上有一些人认为思政课是“假大空”,思政课教师无足轻重、可有可无。其实,这是一种莫大的偏见和误解;实际上,思政课十分重要,对思政课教师要求很高。思政课顾名思义,是一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思政课教师至少要有心理学、政治学、教育学三大一级学科的知识体系和传授技能。讲好思政课比一般的学科教学要难得多。老师们不仅要有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使命担当,有大爱情怀、人生成长成才学养,还要有广阔的知识大视野、世界大胸怀、历史文化深积淀、现实责任感、未来发展长远目光,让学生正确科学地了解人生、社会、自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而建构和创造出自己的最佳人生。
二、办好思政课要坚持总书记提出的“六要”“八统一”,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全社会协同配合
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一是“政治要强”,二是“情怀要深”,三是“思维要新”,四是“视野要广”,五是“自律要严”,六是“人格要正”。“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办好思政课,一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二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三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四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五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六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七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八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总书记提出的“六要”“八统一”,为办好思政课提供了重要遵循。思政课教师应有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大的事业担当,更多的艰辛付出。
办好思政课,是一项教书育人的系统工程。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政课,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育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既是对思政课教师和思政课本身的殷切要求,也是对所有教师、课程和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全社会发出的伟大召唤。
三、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教师须作为人为学为师的表率
一分布置,九分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们必须深入学习、全面领悟,牢牢坚持,贯彻落实到具体思想行动和各项工作之中。
马克思指出:“各个人过去和现在始终是从自己出发的”,“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在我们能够为某一件事做些什么以前,我们必须首先把它变成我们自己的、利己的事”,“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收到了良好效果,但是,对于受教育者的个人合理正当需要、大学生思想实际诉求却一直关怀不足。而这恰恰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长期成效不高的根本原因所在。
比如,我们讲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信仰时,往往停留在这是党和人民的需要、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层面,似乎与大学生的个人利益无关。其实不然。我们完全可以在讲清党和人民的需要、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的基础上这样说:个人是家庭不可缺少的成员,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家国同构,国家一体。个人、家庭、社会,是一个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彼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缺一不可,整个人类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皮之不存毛将安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集体、国家、社会是个人成长的温床摇篮,是自身施展才华的舞台;一个人只有献身社会、奉献人民,才能茁壮成长、全面发展、成功成才,才能最大限度地创造和实现自身的价值。
再比如,当讲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发生矛盾,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时,我们在阐释这是国家意志、社会制度安排基础上,可以这样讲:这不仅是古今中外的社会要求通则,而且是因为个人利益无论在数量、质量和能量等方面,都不如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这就像下象棋一样,迫不得已可以丢卒保车、丢车保帅。这是人类价值效益最大化取向和个人利益的相对渺小交互作用的必然结果。
这样一讲,学生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就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而避免脱离实际的空头说教。如果我们对大学生的教育仅仅停留在党和人民的需要、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以及国家意志、社会制度安排的灌输式教育层面,而不顾学生合理正当个人利益的需求,就很容易使学生仅仅是为了考试、毕业而消极被动地学习。其结果,往往是思政课进课堂、进教材而不进头脑。甚至考试完毕,成效结束;毕业之后,烟消云散,变成短期短效行为。
在这方面,总书记给我们树立了长效教育的光辉典范。为了激励大学生奋发学习,茁壮成长,他不是采取高高在上的姿态硬性说教学生,而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说理,用情启发诱导感召引领大学生。2014年“五四”青年节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说道:“大学阶段,‘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此话既语重心长,对大学生的学习、成长、成才关爱有加、充满期待,异常给力,又富有哲理文采。
学校教育,应当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文化育人为主干,以科学方法为保障,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思政课教师应当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走在学校教育的最前列。马克思主义学院姓马,马院思政课教师应当在马言马、在马信马、在马为马。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相比,自己应当有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大的事业担当,更多的艰辛付出。
思政课教师应当一直坚守这样的人生信念: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奉献到老;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要像孔子那样,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春华秋实。既然思政课的春天已经到来,思政课空前繁荣发展热火朝天的夏季必将接踵而至,思政课硕果累累香飘万里的金秋时节也一定会到来。让我们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感召引领下,携手并肩,高歌猛进,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属于我们的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育人新辉煌。
(作者简介:全国模范教师、曲阜师范大学教授 张瑞甫)
作者:张瑞甫
编辑:王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