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国内 > 正文
“高中生玩手机被退学”!学校这些严厉“禁手机”规定,你知道吗?
发布时间:2020-10-10 14:05 来源:澎湃新闻 人民日报 央视新闻 中国新闻社 新父母在线 沈阳晚报求学通 A+A-
-分享-

“手机”对孩子的吸引力,相信每个家长都深有体会,也一定与孩子进行过各种“斗智斗勇”。

您家的孩子爱玩手机吗?您有限制孩子使用手机吗?效果如何?

近日,一则“柞水中学高二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被退学”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

2020年9月25日,柞水中学2019级高二年级一名学生在早晨第三节课玩手机,该行为违反了学校《学生行为十禁止》制度。

同时,该生自2019年入校以来多次违反学校的有关管理规定,虽然学校和老师多次进行批评教育,但收效甚微。

故在与家长多次沟通的基础上,决定给予该生“勒令退学”处理,保留学籍,保障该学生继续接受教育的权利。

9月28日晚,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科教局发布《陕西省柞水中学关于对一名违纪学生处理有关网络信息的情况说明》。

其中提及,为防止学生沉迷网络游戏、邪恶动漫、不良小说、互联网赌博、使用手机成瘾等,应广大家长要求,柞水中学于2018年制定了《学生行为十禁止》制度,明确要求学生不得带手机进入课堂。

学校出招“禁手机”

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患上“手机上瘾症”,无论是学习、休闲、娱乐,手机都从不离手。

为了防止手机影响孩子学习的注意力,也为了将孩子从手机沉迷中“唤醒”,各学校“奇招”频出:

“严厉”派

“销毁”

2019年,山西范亭中学出台“学生管理十不准”规定。其中要求,“不允许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一经发现立即摔坏或抛入水桶”。

为何会采取这样严格的举措,该校校长贾福民表示,对于学生携带手机问题,学校采取过很多措施,但屡禁不止。“学校与其给学生保管手机,不如我们采取断然的措施让学生不拿手机,这样反而效果会好一些”。

2017年,河南南阳华龙高级中学在操场举行了一场“手机销毁大会”,数十部从学生处没收来的手机被用铁锤砸毁、投入水桶。

2019年,安徽淮南凤台古城中学在师生大会上公开砸没收的学生手机。

对于此举,校长表示,曾事先和家长签协议,禁止手机进入校园,违者将被销毁手机。“虽然知道这样做有点过激,但是不这样做的危害更大,哪怕学校成为一个负面的案例,但是我希望能影响到其他家长和学校。”

“劝退”

2016年,河北沧州市第一中学12名高中生因在校携带或使用手机陆续被劝退。

学校对此事发布声明称,学校并非是“不教而诛”的突然之举,也与某通信公司合作定制可定时开通信号、不能上网、只能接打电话的手机,但学生带手机的现象仍然普遍。

“婉约”派

设立“诚信电话”

沈阳市第九中学坚决抵制学生携带智能手机进校园,取而代之的是设立“诚信电话”。

“诚信电话”无人值守,学生使用时,需自觉按通话时间向“诚信箱”内投放人民币,收费标准为0.1元/分钟。

设立诚信电话是学校采取“疏”“堵”结合的形式,一方面禁止携带智能手机,一方面也方便学生和家长联系。

“停课反省”

邵阳城步一中出台禁手机补充规定,要求凡在校携带智能手机的学生,一经查获,手机被没收,学生由家长带回家停课反省3天;凡上课玩手机的学生,一经查获,手机被没收,学生由家长带回家停课反省一周。并写3000字以上的反省材料。

“ 该不该让学生使用手机?学生该不该带手机进学校?

学校采取什么样的举措防止学生沉迷手机最有效?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沉迷手机,这些问题逐渐成为了当前的“世纪难题”。

有些家长称赞学校的“严厉举措”,认为有效震慑了学生:





也有家长表示,学校的目的是好的,也支持禁止学生带手机到学校,但手段“过激”,应该温和禁止。





也有学生反对学校禁止带手机入校的规定,认为高中学生习惯、自律性都已形成,学校硬性禁止治标不治本。

对于学校的这些“禁手机”举措,您是怎么看的呢?

编辑:迟佳

相关阅读

明年2月1日起实施!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有了“国标”

记者今天了解到,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2月1日正式 ...

09-01 15:19央视新闻客户端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09-03 10:41人民日报

铭记!传承!奋进!教育系统多种形式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硝烟虽已远去,胜利的号角仍在回响。共同铭记历史,正是要弘扬伟大爱国 ...

09-03 16:28中国教育报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