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媒体在湖南、山西、河南等部分农村地区调研发现,随着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部分农村留守儿童沉迷于手机游戏、短视频等,可能对这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带来消极影响。
“手机瘾”现象越来越普遍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丁江学校校长曾洁前年曾在山区支教。在支教过程中,她发现,随着智能手机加快普及,农村留守儿童“手机瘾”现象越来越普遍。
农村留守儿童大多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在外打工的父母为了联系方便,以及帮孩子完成一些学习任务,普遍给孩子买了智能手机。一些老人不太会操作智能手机,加上对孙辈过于宠溺,要求不严,最后手机成了孩子打游戏、看视频的娱乐工具。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雷望红老师曾前往南方多地农村做过相关调研。她发现,很多初中学生都有短视频平台账号,就像当年“80后”人手一个QQ号一样。“他们喜欢看搞笑视频,然后把自己模仿的视频上传。”
湖南大学生村官常娟曾在几个村庄做调研,发现一些农村孩子对短视频软件的迷恋越来越严重。孩子放学走在村头巷尾,屋内传出各种搞笑配乐,不用进去看就知道准在刷短视频。
晋北一位公职人员表示,他8岁的小侄女寒假每天仅刷短视频的时间就有3个多小时。
孩子沉迷手机,父母着急又管不了
河南省鹿邑县初中学生靳博的父母在浙江打工。为了方便联系,父母为他买了一部手机。靳博的爷爷表示:“没想到买了手机后,他天天打游戏,家里谁也管不住。”靳博沉迷于游戏后,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
虽然家庭条件不富裕,靳博的父母每月会固定给他1000元生活费。他妈妈说:“因为不能陪孩子,就多给一点钱,没想到他把不少钱都拿去玩游戏了。我们在外地,心里着急,又管不到他。”
河南省嵩县德亭镇酒店小学教师王予川则总结了“星期一现象”:一些寄宿生周末回家,沉迷于手机娱乐中;返校后的第一天,会规律性地出现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一些家长反映,尽管一些网络游戏、短视频和直播平台推出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但有的使用效果有限。
比如,一款应用软件限时40分钟,但下载多款应用软件,就可以轮流使用,上网总时长仍无法控制;许多孩子使用爷爷奶奶的手机,一些程序软件默认设在成人模式;有的应用软件卸载重装后,可以恢复此前的状态,“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
为保护“锁在手机屏幕里”的童年,代表委员建议……
今年两会期间,“青少年沉迷网络”问题也是很多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
建议全面禁止未成年人玩网游
全国人大代表李君表示,去年相关部门出台了政策,明确18岁以下未成年人玩游戏的时间每天只能有1小时,且只能在周末。但我们村有的留守儿童使用长辈的身份证注册游戏账号,规定形同虚设。
他建议,应全面禁止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对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开发商追究相关责任。所有网络游戏开发者必须强制设置人脸识别登陆,通过人脸识别禁止未成年人登陆,玩游戏的过程中也可不定时进行人脸识别抽查。
建议管游戏也要管家长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教授丁元竹建议,由相关部门牵头建立游戏行业的人脸识别统一标准,针对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人身份账号熬夜玩游戏的行为,建立全天巡航逻辑。
丁元竹同时认为,家长是未成年人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他建议,针对一些未成年人父母及其他监护人因失责行为造成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由此引发严重社会问题与家庭经济问题的,情节严重的建议列入相关失信名单,并追究相关民事责任,限时纠正其违法行为。
家长要多用心引导孩子,学校应提供更多文体活动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技师学院教师杨金龙表示,要减少孩子们玩游戏的时间,就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选择,用更有意义的事情来填充空余时间。
比如,各级各类学校要多提供一些文体活动,让学生们在学校的课余活动再丰富一些,在学习之余可以多参加体育活动,有益身心健康,也能培养更多爱好。
此外,家长要用心陪伴孩子,带孩子参与活动,培养兴趣爱好,对于玩游戏也立一些规矩,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律。(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王煜玲
审核:冀春鑫
铁路部门进一步优化学生售票服务,2025年8月1日起,铁路12306客户端升级学生预约购票服务功能,全力保障学生旅客便捷 ...
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派送工作正在进行,不少同学应该已经收到,祝贺准大学生们即将开启大学新生活!当你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时,同时 ...
日前,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公布,从2025年1月1日起,无论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领取3600元补贴,直至年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