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领弟(中)和学生
新高考背景下,语文课该怎么上?今年的新高一学生一入学,山东省实验中学语文老师王领弟就开始了她的探索,4个月过去,12月23日,王领弟带领着班上的学生,“发布”了他们的成果。
握在王领弟和学生们手中的,是一本他们原创的诗集《致青春》,高中学段,有青春最好的素材库。用笔把青春的故事写下来,串成诗句,再集结成书,发布出去。语文课,可以这么上。
以文会友,诗歌里找到了“同桌”
新高一,语文课第一单元的主题是“致青春”。在新课改以前,传统的课堂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以知识输入为主。
今年,山东省实验中学入选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怎么通过课堂让学生们从获取知识到培养能力,是老师们在思考的问题。
作为资深的一线语文教师,王领弟想给学生们一个“不一样的语文课堂”,让课堂上不再有现成的答案,在实践中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自发领悟“大语文”的魅力。
“致青春”是主题,“青春”如何去用语文去勾画?王领弟和高一26班、27班的学生们一起制定了一个学习链条:以诗歌为文本载体,再集结成书,最后发布。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担任作者、记者、出版者等多种角色,真实的教学情境也被创设了出来。
“我只是从学生中挑选了两名主编,其他的,都由他们自己来完成。”王领弟说。
王卓是“主编”之一,从小喜欢语文、擅长写作的他经历了把一本诗集从无到有捧在手中后,很多收获都是此前想不到的。
王卓的性格并不外向,进入高一,班上的同学互不认识,作为一名“主编”,仅文笔好远远不够。但心与心的链接不一定靠言语互动,《论语》里说,君子可以“以文会友”。在宿舍的床上,读着班上同学的一封封诗歌,王卓从文字里看到一个个性格。“我看到孙浩瑞写的《梦长沙》,文风磅礴,我很喜欢。”就是因为这篇文章,王卓去主动了解、接触他的同学,知道了孙浩瑞喜欢武侠小说、诗歌外,文章写得也不错,两人因此成为了朋友,在调座位时,两人主动要求坐同桌,现在的两人,不仅是“同位”,也是“同趣味”。
集结成书,真情景打造新课堂
拿着诗集,国云瑞翻到了属于他的那一页:“真没想到,我也能写诗,还被印成了铅字。”
物理不错、擅长理科,国云瑞希望自己能像别的同学一样,有文采。这首《致青春》的小诗就成为了他的突破口。“以前,觉得很多事自己不行,做不来,我的第一首诗就是我以后能不停尝试新事物的一个开始。”国云瑞说。
有了文采,国云瑞的理科优势也有展现,诗集的排版、封面设计都由他来主导。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都得到发挥,“发布会”现场国云瑞侃侃而谈,新的课堂带给了他自信。
国云瑞的变化也给王领弟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审美力提高了。”王领弟说,以读课文为例,原来,理性思维更强的国云瑞在朗读时情感少一些,现在,情感投入多,源于他感知到了文本的美。
王领弟介绍,目前,语文要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比如,文本带来的画面感就是形象思维,能够倾听来自内心的声音就是直觉思维。
记者了解到,省实验中学作为济南高中学校中唯一入选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此次师生原创诗集的编制,是对语文新课标进行的尝试与实践,在其他学科中,也通过“单元教学”与“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与思考力。
编辑:迟佳
自2001年接任历城二中校长起,李新生几乎每晚都最后一个离开学校。彼时的历城二中还是一所坐落在农村地界的普通高中——优质 ...
7月18日晚,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国乐团“多彩族韵·弦歌飞扬”民族管弦乐音乐会在山东剧院拉开帷幕。
“孩子青春期沟通像‘血栓堵塞’吗?”“如何点燃孩子内心的动力?”……这些困扰万千家长的家庭教育难题,在济南第三中学党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