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冲锋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山东教育系统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努力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当好“排头兵”、做出新贡献。山东省教育厅新媒体矩阵推出“奋进教育强国路 奋力当好排头兵”专栏,展示奋进教育强国路上的“山东实践”。
今天,“奋进教育强国路 奋力当好排头兵”专栏之“山东教育成就巡展”系列,通过数据及图文,介绍了菏泽市在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上的经验做法——
一、数说教育亮点
二、图览教育变迁
黄岗小学利用校园空地建立“七彩田园”劳动教育基地,学生在老师们的带领下进行蔬菜种植
牡丹区王浩屯镇西刘小学劳动实践基地迎来大丰收,学生们满怀喜悦地采摘花生和辣椒
山大附中实验学校的学生们正在学校劳动课上学习收割小麦
学生们亲自动手磨豆浆
三、文读教育新篇
菏泽市:坚持五个“聚焦”多措并举推动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
近年来,菏泽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劳动教育的工作部署和我省有关要求,聚焦目标、课程、家庭、基地和评价五方面,积极探索“劳动+基地”“基地+学校”“学校+家庭”的劳动教育新模式,多维度、多角度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有力推动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提质增效。
聚焦教育目标,强化育人导向。结合实际印发《关于印发加强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的通知》《菏泽市全面加强新时代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等文件,围绕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精神这一目标,将其清单化、具体化。同时,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学校公众号、市县融媒体矩阵、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等渠道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开展劳动教育宣传,营造良好教育氛围。
聚焦课程开设,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落实劳动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学校按照课程方案每周开设1节劳动教育必修课,落实课程、保障课时,确保劳动教育全覆盖。鼓励学校结合地域文化研发劳动教育地方课程,注重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特点开发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探索实施“学科教学+劳动实践”融合教育,以及“劳动+N”特色教育,确保劳动教育课程建设见实效。郓城县侯咽集镇黄岗小学充分利用乡土文化和田园资源设计开发了包括田园数学、田园诗语、田园科学、田园种植、田园编织、田园STEAM、七彩葫芦等田园课程体系,多学科有机融合。打造区域特色劳动教育品牌。紧密结合地方经济文化和学生生活,从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整合各类资源,形成“一校一案”的特色劳动教育品牌,助推劳动教育资源泥土味儿浓、家乡气息浓郁。巨野县联合山东师范大学编写《石榴红了》《牡丹花开》《谷物飘香》三本劳动课程,自主开发了各具特色的劳动教育实施手册,打造“石榴红了”“奶奶笑了”“和美花开”等20余个劳动教育品牌。
聚焦劳动实践平台,擦亮育人“底色”。按照“校校有场地、县县有基地”的工作目标,统筹各级各类财政资金,充分挖掘、运用所在区域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源,搭建凸显地域特色的劳动实践平台。巨野县盘活闲置校舍,打造“和美乡土”劳动教育新模式,打造校内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88处。目前,县域各中小学均建立了劳动教育场地,并依托场地开展劳动教育。菏泽鲁西新区依托辖区企业打造了省级农业研学基地。牡丹区都司镇都司小学与当地企业共建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学生们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开展芍花种植、加工和销售等特色农业体验活动。
聚焦劳动教育评价,提升学生劳动能力。健全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完善评价标准、机制和程序,采取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自评、互评和家长参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劳动教育评价,将评价结果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重视对学生劳动知识、技能、观念、品质、精神和习惯的评价,同时劳动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表现,综合评价学生平时表现和劳动成果。定陶区冉堌镇中学开辟1000平方米的“校园种植区”,为40个班级分配“责任田”,对学生的劳动出勤、劳动纪律、劳动态度、劳动安全和劳动技能等情况进行综合考察、评估。
聚焦家校协作,汇聚育人合力。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积极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培养自主能力和家庭责任感,传承优良家风。各中小学校定期组织召开“尊重劳动,崇尚劳动”主题班会,让学生及时总结,感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品质。充分挖掘并用好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等资源,加强城乡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巨野县将劳动教育纳入家校共育内容,根据学段制订分层生活劳动任务清单,让千万家庭成为千万个劳动教育基地。自2023年以来,评选“劳动之星”7600余名、“最美家庭”450余个。
编辑:王骄
审核:周玉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要以优秀者为榜样,以今天为起点,走好未来的每一步。”近日,菏泽市牡丹区长城学校校长金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