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把庞杂的基层党建工作,简化为管根本、可考量的指标体系,顺应党建工作规律,是提升党建质量的有效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共教育部党组、中共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要求,鲁东大学党委通过建标准明任务、增投入强保障、严考核促落实,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全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对标对表,建立健全党建工作标准体系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抓基础工作,分类定标制定标准体系、抓实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各级党组织对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对标《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的通知》《山东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工作考核标准(试行)》关于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学校党委围绕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突出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突出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研究制定了《鲁东大学院级党组织建设标准(试行)》《鲁东大学教师党支部建设标准(试行)》《鲁东大学学生党支部建设标准(试行)》和《鲁东大学基层党支部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共涵盖组织建设、思政工作等53项基本建设指标、81个观测点,对每项建设标准提出了具体要求和量化标准,并列出了特色指标和负面清单,在更高标准上完善了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规范。
一是突出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党委标准化建设。围绕新时代高校党建“四个过硬”要求———把方向过硬、管大局过硬、做决策过硬、保落实过硬,制定并严格落实《中共鲁东大学委员会常委会关于坚决维护和服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决定》《鲁东大学关于进一步扎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中共鲁东大学委员会关于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中共鲁东大学委员会关于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实施办法》《鲁东大学“三重一大”事项决策记实制度》等配套性文件,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各项工作的正确方向。认真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制定修订了党委全委会、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书记办公会、党政联席会等各类议事规则和会议制度,不断提高议事决策水平,强化学校党委自身建设。二是突出发挥保障监督作用,加强院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围绕院级党组织党建“五个到位”要求———党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到位、政治把关作用到位、思想政治工作到位、基层组织制度执行到位、推动改革发展到位,制定实施《鲁东大学学院党总支会议议事制度》《鲁东大学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完善二级学院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突出发挥学院党组织政治把关作用,促进学院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加强组织体系建设,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按期组织换届选举,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队伍。三是突出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围绕基层党支部党建“七个有力”要求———教育党员有力、管理党员有力、监督党员有力、组织师生有力、宣传师生有力、凝聚师生有力、服务师生有力,研究印发了《鲁东大学关于建设过硬党支部的实施方案》《中共鲁东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主题党日”制度的实施意见》及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建设考核标准等文件,坚持将每月第一周的周二确定为“主题党日”,推动“三会一课”、 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落实。深入落实《中共鲁东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规范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组织开展党员亮身份比贡献树形象系列活动,教育引导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四个服从”“两个维护”,在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学校党委举办了2期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对3个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作了深度解读,引导基层党组织书记深刻把握标准内涵实质和量化要求,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和特色化水平。
二、强化督导考核,压紧压实党建标准化建设责任
制度贵在执行、重在落实,增强制度观念是抓好制度执行落实的前提,强化责任意识是抓好制度执行落实的根本,加大督导考核是抓好制度执行落实的保障。为此,学校各级党组织坚持将定责、明责、考责、问责相结合,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落细落小落实。一是坚持抓重点、强弱项,推行清单式管理,围绕落实全国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山东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工作考核标准、鲁东大学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指导基层党组织书记制定了抓党建工作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和任务清单,明确标准任务、细化具体措施、实施销号管理、逐项抓好落实。二是建立上下联动机制,强化经常性督查,充分发挥学校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加强对学校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调度,对重要事项实行挂牌督办;建立了党员领导干部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定期指导、督促基层党建任务落实落地。三是定性定量相结合,加强过程化考核,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制定了二级单位党建与宣传思想工作年度考核办法、基层党支部考核办法,将全年的党建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定量赋分,综合日常督查了解掌握的情况、年底基层党组织自评和考核组审核验证情况进行打分,结合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情况评分定级,同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不断压紧压实基层党组织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
三、强化三重保障,夯实党建工作标准化的基础
要提高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质量,必须打牢基层党建工作条件保障,“有人干事”要强化队伍建设,“有钱办事”要强化经费保障,“有地办事”要强化阵地建设。一是抓实人员保障,在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委员的基础上,为每个学院配备了专职党总支副书记,全面推行学院党政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全校14名党员院长均同时担任党组织副书记,42名党员副院长全部进入党组织领导班子,各学院教师党支部书记均达到了“双带头人”标准。制定了《鲁东大学组织员队伍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为各学院选配了正科级组织员,明确了组织员主要职责和管理办法,督促其专心专责抓党建。切实加大思政工作人员引进力度,2017年引入了辅导员28名、2018年引进20名、2019年引进43名,辅导员师生比达到1:215,制定了思政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办法,通过规范管理、绩效考核,激发思政工作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强化经费保障,校党委留存党费按80%的比例拨付各党总支、党支部使用,近3年累计拨付252万元。同时,学校从财政预算中设立了党建工作专项经费,采用“基数加人员定额”的方式划拨各基层党组织,其中,每个院级党组织每年基础经费不低于2万元、每名党员每年不少于100元,近3年累计划拨200万元。三是加强阵地建设,学校大力实施“阵地保障工程”,结合二级党校建设,在各党总支创建了党员活动室,在每个学生公寓创建了党员工作站(全校共32个),为开展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学校党员工作站建设引起了有关媒体的关注,《光明日报》以《鲁东大学:学生公寓有了“党员工作站”》为题,新华网以《鲁东大学创新学生党建与思政工作,探索“333模式”》为题,《中国教育报》以《鲁东大学学生教育管理有了新阵地》为题先后作了专题报道。
四、抓党建促发展,推动学校工作高质量发展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是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条基本要求,只有围绕中心抓党建,党的建设才有价值;也只有围绕中心抓党建,中心工作才能做好。为此,学校大力实施“一核两驱”基层党建工程,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为内核,以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品牌特色建设为驱动,创建“双认领”“双服务”党建工作平台,着力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一是启动“双认领”党建项目,学院党总支(党委)组织党支部主动认领年度关键发展绩效项目和基层党建、思政工作、立德树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重点工作;组织党员主动认领相关业务任务,主动帮助生活困难、学习困难和心理弱势群体,落实一对一帮扶机制。二是开展“双服务”党建活动,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组织机关党支部、机关党员到二级学院报到,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服务学院、服务师生为目标,着力做好“五联五帮”工作,即党支部联党建激动力、联班子增活力、联教师聚合力、联班级出干力、联学生提能力,党员帮抓党建、帮联教师、帮包班级、帮带学生、帮解难题,协助二级学院党组织谋划事业发展、解决师生实际困难,使党员受教育、师生得实惠、学院发展上水平。
近3年,我校获评1个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3项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优秀案例、1个山东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2个山东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1个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6项全省高校优秀党建成果、4项全省高校思政工作十大建设计划创新重点项目、2项烟台市组织系统特色工作;学校党委被评为山东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1名优秀党员荣获山东省委表彰。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理念,抓准党建工作与科学发展的“契合点”,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优势,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科学发展资源,不断提高党建工作引领发展、服务师生的能力和水平。2017年以来,引进培养省级以上人才工程人员19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3人;引进培养博士305人,博士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58%。学校工程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体育学学科进入2018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25%。2019年学校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项,较2018年分别增长了44.8%、100%。积极服务省委“八大发展战略”,4个专业群获批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立项,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共建了全省首家政府主导、校地合作的烟台新旧动能转换研究院暨烟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以及烟台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等10余个创新平台。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代表山东高校参加了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展。在2019年武书连大学本科生就业质量排行榜中,鲁东大学位居全国第185名、较2016年跃升105个位次。在2014—2018年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中学校列全国本科高校第189名、较2013—2017年跃升69个位次,在2018年度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中学校位列第77位。
作者:鲁东大学党委书记 徐东升
编辑:王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