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师观丨新时代教师的使命担当
发布时间:2020-01-16 09:20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刊9月刊作者:张瑞甫 A+A-
-分享-

张瑞甫,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人生最优学与社会最优化原理创立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9齐鲁最美教师荣誉称号。2019年3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亲切接见。

1977年恢复高考,张瑞甫作为第一届考生考取曲阜师范学院(曲阜师范大学前身)中文系,1982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1985年全国第一个教师节时,即获“曲阜师范学院教学质量优秀奖”(不分等级)。先后给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10多门课。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等出版的被誉为“最优学三部曲”的100多万字的专著《人生最优化原理》《社会最优化原理》《人生最优学新论》,不仅填补国家空白,而且在国内引起高度反响。20多年来,独立获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社会科学院、共青团中央、中国出版协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人生科学学会组织评定的6项全国优秀图书、论文、社会科学成果一、二等奖和提名奖,获山东省政府、省教育厅、省委高校工委评定的16项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二、三等奖。

  人类要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世界、造福自身,必须进行知识经验的传授与解疑释惑,探求真理。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广义教师,可以说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产生了,并且这种职业将贯穿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全过程。这一现象,甚至可以追溯到高级动物那里,从中找到萌芽。然而,狭义的教师,却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才出现的,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而且教师担负着各自所处的不同时代的历史使命。我想,新时代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的使命担当,重在致力于完成两项任务。

争做“四有”好老师

  2014年9月9日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做一名好老师的“四有”要求。所有教师都应当积极遵循。

  其一,要有理想信念。人是精神动物。理想信念是人生的必然目标和内在动力。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不能想象一个没有正确理想信念的人能够成为好老师。唐代文人韩愈《师说》所说的“传道”,是第一位的,“授业”“解惑”相对排在第二、三位。一名教师,如果只知道“授业”“解惑”而不会“传道”,不能说这名教师是完全称职的,充其量只能是“经师”“句读之师”,而非“人师”。而“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将“传道”作为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明确意识到自己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担当。

  新时代,教师的理想信念,应当与党和人民的要求相统一,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要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为实现中国梦积聚和释放人生正能量,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汗水。

  其二,要有道德情操。“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广大教师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成功实施教育的重要条件。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教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教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秉持的价值观。一名教师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老出问题,就不可能担当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民族大任。现在的学生是未来的社会栋梁;教师应当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培根铸魂方面狠下功夫。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者为师亦为范。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教师的责任心有多大,学生的人生舞台往往就有多大。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教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好老师的道德情操,总是要体现到对所从事职业的忠诚和热爱上。好老师应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做教师,最好的回报就是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桃李满天下,芳香飘全球。

  其三,要有扎实学识。教师自古就被称为“智者”,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就被世人尊奉为大成至圣先师。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教师不是天生的,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在网络时代、信息社会,做好老师,自己所知道的必须大大超出要教给学生的范围,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以及远大的目光。要围绕所教专业,充分拓展知识空间,注重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综合学科、新兴学科知识的学习。好老师还应该是智慧型的教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男神”和“女神”。

  其四,要有仁爱之心。教育是一门“仁者爱人”的事业和艺术。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胜任教师工作。教育风格可以各有不同,但爱是永恒的主题。爱心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启迪心智的开始,爱心能够滋润浇开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让其适时开放、绚丽绽放、光彩照人。

  教师之爱,既包括自爱、爱岗位、爱学生、爱别人、爱社会、爱自然,也包括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好老师在严爱相济的前提下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践其行。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快乐成长,都享受成功的喜悦;让自己成为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有新度、有风度的人。

  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之有道,育之有方,既使学生充满自信、昂首挺胸,又通过言传身教教育学生尊重、理解、宽容他人。天地君亲师,教师有其一。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神圣位置。教师无意中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当然也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性格、爱好、脾气、兴趣、特长、家庭情况、学习状况不一的学生。人才学告诉人们,每个人的个性充分发展,整个人类才能全面发展。好老师一定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情感世界,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能成长为有用之才,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各个学生的聪明才智都能竞相迸发,充分涌流。

教书育人永远在路上

  人生有涯,而知识无涯。只要有人类,就会有教育,有教育就必然有教师,教师教育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

  今年教师节期间,我参加了“齐鲁最美教师”颁奖晚会,我说:“大爱无疆,大美无限,最美是相对的,最美永远在路上。”同样,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事业也永远在路上。“即便是退休了,我们还是教师,只不过是退休的教师,而不会是退休的其他业界人员。”在退休教师一语中,“退休”只是表语,“教师”才是主语,教师的底色永远抹不掉,教师二字永远去不了。有人说,退休、退休,就是人生退缩、万事罢休。我不以为然。我认为,退休是日常工作的大解放、人生事业的大自由,是自己得到全面发展的最佳黄金期。退休后,我们可以退而不休,随心所欲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有益于社会的工作。我们应当像孔子那样,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要有一种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须有我的使命担当,大爱情怀,力求尽人事而任自然,有些事,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针对人老万事休的消极悲观人生观点和态度,我曾发出这样的声音:“年年岁岁花常开,人生随时能出彩;教书育人无止境,创新奉献向未来!”

  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唱高调,傻得可爱。但我觉得,这恰恰是一种可圈可点可以复制推广应用的理性科学、乐天达观、奋发向上的人生观点和态度,是对儒家推崇的“立德、立功、立言”人生三不朽的重要遵循,是让有限生命无限化的人生最佳目标和最优路径的规划设计与忠实践行。相信,这种观点和态度,会引起同仁朋友的心灵情感共鸣。

作者:张瑞甫

编辑:王骄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