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校战”疫”在行动丨孙运波:“面对疫情,除了战胜它,我们别无选择!”
发布时间:2020-02-20 11:18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刊1、2月刊作者:特约通讯员 李鹏 陈钰 A+A-
-分享-

1337c5b91013825706703eba6804499e.jpg人物简介:孙运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重症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学会危重症专科分会全国常务委员,山东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从事急、危重症救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30年,在机械通气、血液净化等生命支持技术方面有较高的造诣。承担国家及省市在研课题8 项。主编和参编专著5部,撰写论文30余篇,其中SCI 6篇。曾任山东省抗击甲流、禽流感防控首席专家。获中国医师奖、山东省援川抗震救灾”二等功、青岛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看着我给你示范一下鼓腮呼吸,先慢慢地深吸气,把嘴收成吹口哨一样再用力向外呼气,这样才能做到整个呼吸过程中持续有正压气流撑开你的肺。开始会有点难受,但你要忍住。你像我这样做,你能行,坚持住......”

  一场生动的肺功能训练操教学正发生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青大附院”)的隔离病房里,发生在山东省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的床前。为了让患者看清自己的示范动作,3米外的孙运波——青岛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家组组长、青大附院副院长毅然摘下自己的口罩。

  1月29日上午,青岛首例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确诊10天后治愈出院。

58岁的副院长临危受命为医疗专家组组长

  1月17日,在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孙运波即被任命为青岛市医疗专家组组长。这既是临危受命,又是众望所归。在抗击非典时期,孙运波就是青岛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后又曾担任山东省抗击甲流首席专家,他的足迹遍布胶东半岛的各级大小医院。2008年,他是山东省首批抗震援川医疗队总队长。2018年,他还曾担任上合峰会医疗专家组组长。

  孙运波不仅是一手创立青岛重症医学科的“元老”,更是我省重症医学创始人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创立青大附院重症医学科至今,孙运波从事重症医学专业工作已有20余年,他曾为重症医学访问学者前往美国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进修,带回国际尖端的技术,擅长各种重症感染、急性创伤等导致的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的诊治,熟练进行各种有创急救技术的操作和应用,在抗生素合理使用、营养支持和脏器保护等领域有很深的造诣,各种危重病人的救治成功率保持国内领先水平。

  以孙运波为学科带头人的青大附院重症医学科团队在多项重大安全事件抢救中,取得救治零死亡的奇迹,孙运波也成为患者和家属心目中的“救命1号”。

  在疫情开始之初,孙运波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就对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非常关注,1月17日上午在青岛市卫健委接受任务和专题培训后,当天下午即对青大附院发热门诊和窗口科室的科主任进行指导培训,同时要求将新冠肺炎鉴别诊断和规范治疗的知识传达给所有医护人员。而短短的5个小时后,最终被确诊为山东省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就走进了医院急诊。

面对疑似患者他走进隔离区

  “我们医院此前已经开了发热门诊,刚接受过培训的预检分诊护士警惕性非常高,得知发热咳嗽的患者是武汉籍后,没有让他走进医院候诊区,而是直接带去了感染科的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得知患者咳嗽发烧经过,和最近频繁往返武汉 和日照市的情况后,立即将患者安排到隔离区进行观察治疗。”孙运波说,自己闻讯和感染科刘涵云主任赶到发热门诊。

  多年与传染性疾病的战斗经验让孙运波处处谨慎,在做好自身充分防护的前提下,他独自一人走进了隔离病房为患者详细问诊查体。“我确定自己已经做好了防护, 更要保证隔离区其他医户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安全,我愿意承担这个风险。”孙运波说,经过详细检查,他发现这名患者的症状与新冠肺炎非常符合。他立即向医院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青岛市卫健委领导和疾控中心的专家赶到医院 共同研判,将其作为疑似病例启动市网络直报和病毒送检。最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确认其为山东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首例患者确诊后,青大附院立即成立了专家组,组建了由医护人员骨干组成的治疗专班,17名医护人员在隔 离区“零距离”认真诊治和照护患者,每日组织专家组会诊,及时了解患者情况,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制定救治方案。

  “经过检测我们发现,这名患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幸好我们诊断精准且及时,特别是医护人员都进行了科学有效的防护,防护等级到达到了 ‘二级+’的标准。”孙运波说,患者由经过抗击甲流整套培训的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接手照料,一系列工作环节没有任何纰漏,实现医院内零传播和医护人员零感染。

为教重症患者呼吸冒险 摘下口罩示范

  “这名患者入院的第三天,病情就开始急转直下,迅速发展成重症。”孙运波说,患者的肺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量渗出物充塞于肺泡腔内,导致小气道和肺泡腔内气体陷闭,肺组织出现实变,患者发烧最高达到40度,并出现严重憋气缺氧。不仅如此,这名患者的心理压力非常大,表现为焦虑和谵忘,配合治疗困难,因为担心再也醒不过来,患者接连几个晚上不睡觉,严重影响了康复。

  在这种情况下,-般的医生都会考虑使用呼吸机,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但孙运波知道呼吸机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但给患者带来不可避免的感染风险,各种并发症都会大大增加,而且还会有气胸的风险。一旦用了呼吸机,就意味着患者从重症为危重症,护理等级会立即提高,需要有护士 24小时守在患者身边,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更是大为提高。

  孙运波更希望患者通过正常生理的呼吸方式来与疾病抗争。一开始,他用手机将肺功能训练操的示范动作录制成视频,拿给患者学习。然而,肺部撕裂般的疼痛使得患者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去看手机。此时的孙运波决定摘下口罩, 亲自示范,这也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当时的情况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大的风险,我距离患者有一定的距离,而且一直站在窗边上风口位置,病房内有完备的消毒设备,因此病毒密度不会太大。”孙运波说,自己身体状况良好,在确定这些因素后,他才敢摘下口罩亲自示范。后来事实证明,自己身体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

  孙运波还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给患者开具中药药方时,需要观察患者的舌苔,为了防止感染,医护人员每天通过手机拍摄患者的舌苔,来了解病情的变化。

  此外,在治疗的过程中,孙运波非常注重对患者的心理疏导。隔离病房的护士长王刚冒着被感染的风险,长期间陪伴在患者身边, 深入进行心理疏导,逐渐为患者打开了心结,使其开始积极配合治疗。

  在“肺功能训练操”“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理疏导”三管齐下的作用下,患者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转,迅速从重症转为轻症,最后达到了临床治愈。

  1月25日,这名患者的身体状况开始明显好转,迅速从重症转为轻症,最后达到了临床治愈,开启了出院程序。

  孙运波介绍,目前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是,患者在停药后,体温恢复正常和各项检查化验指标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双肺听诊没有异常呼吸音。这时候患者已经可以被认为是临床治愈了。但如果要离开隔离病区,患者还需要间隔一天做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并都呈阴性,才可解除隔离出院。

  1月28日晚上6时左右,这名患者第二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结果出来了,仍然呈阴性,患者已经可以出院了,可以通过一般防护措施回家了,但院方仍然建议留在家中观察一段时间。

  1月29日,山东省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痊愈出院,在家人和医生的陪伴下走出了隔离病房,从确诊到出院仅仅过去了不到10天。

救治确诊患者有了 “青岛经验”

  “目前已经有两种药物被应用于新冠肺炎患者治疗,而且被证明是有效的,这说明这种传染病并不是无药可治的。”2月4日,又有两名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在青大附院治愈出院。他相信随着治疗手段和经验的不断丰富, 康复出院的患者还会逐渐增加。

  除了救治青大附院本院的患者,作为青岛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家组组长,孙运波多次前往青岛与其他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与同行们交流经验、互相学习。每天下午,他都会通过新冠肺炎远程会诊系统,对接身在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

  孙运波说,在这场与新冠肺炎疫情的遭遇战中,青岛的医护人员负重逆行,将个人安危和得失置之度外,淋漓尽致地诠释了救死扶伤的医者精神。“医患同心,其利断金!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赢!”

  1月26日是孙运波58岁的生日, 但他没有回家享受天伦之乐,而是在其他定点医院的门诊现场度过的。

  “山东省第一例甲流重症患者是我参与抢救的,山东省第一例确诊新冠肺炎 重症患者也是我主持救治的,他们最终都能顺利康复,这让我非常自豪。”孙运波说。面对疫情,信心是最长效的疫苗!孙运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这场战役中,政府、科技工作者、医护人员、各界群众和患者同舟共济,全国各地已经不断有患者治愈出院,充分证明新冠肺炎是可以治愈的, 这不仅增强了老百姓的信心,也让我们医护人员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我始终坚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这次疫情一定会很快过去。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遗余力地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智慧和力量。”

  孙运波说,面对重症患者,青大附院多学科专家相互支持、相互包容,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一切为了患者的胸怀,多次更新救治方案,形成了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 “青岛经验”,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作者:特约通讯员 李鹏 陈钰

编辑:王骄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