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新闻网讯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在我国古老的文化长河中,诗与画是一对相融一体、密不可分的姐妹艺术。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经典文化内涵,展现学生艺术表现力,培养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丰富学生居家文化生活,济南高新区伯乐实验学校开展了古诗配画项目式学习。教育学家尹建莉老师说过:被古诗滋养的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和文采,实际上也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读古诗、背古诗、品古诗,语文老师先引导孩子们从丰富的古诗词中感受诗歌特有的节奏感——快乐、悲伤、积极向上,美术老师再带领伯乐学子们共同创作“诗配画”,记录对诗词理解的所感所想,诵春天的美景、诵祖国大好河山、诵英雄。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了独属于西湖六月的美丽景色,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春夜喜雨》抒发了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梅花》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为国家强盛而不畏排挤和打击的人。
《咏柳》通过对柳树的生动描写,赞美春天,歌颂大自然。
《村居》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画。 表现了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表达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和极富人情味的思想感情。
一山一水、一景一物、一诗一画。同学们通过绚丽的色彩展现大自然的美景,运用流畅的线条描绘心中的英雄,挖掘生活中的综合材料 ,发现生活中的美!
古诗配画活动中,学生们对自己喜欢的古诗,自己动手配上相应的图画,把自己体会到的诗的意境、情感变成生动鲜明的图画。不少学生的作品构思独到,情景逼真富于诗意,诗与画融为一体,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同时真实地反映出了同学们对诗歌的个性理解及他们对古诗的热爱 。
编辑:冀春鑫
在新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劳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山东省临沂玉龙湾小学以“农耕劳动教育”为核心突破口,历经13年深耕细 ...
山东省曹县附近有一座大型平原水库——太行堤水库,莲藕种植面积8500亩,盛夏荷花盛开,被誉为“万亩荷塘”,形成“接天莲叶 ...
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是一所创办于1926年、承载近百年教育文脉的老校,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持续深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