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抓实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2020-05-20 10:19 来源:山东省教育厅 A+A-
-分享-

中国海洋大学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凝心聚力,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通过“抓党建、抓学风、抓阵地、抓保障”,将“疫情防控”与“思政育人”紧密结合,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效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抓党建,思想引领有理有力。在明理上下功夫,实现理论学习常态化。通过“三会一课”“青年大学习”行动等,组织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同上一堂国家安全教育课”,及时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理论学习融入日常、落在平常。领导干部常态化联系一线学生,参加线上主题党日、主题团日,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团支部凝聚引领作用。在力行上下功夫,实现思政活动精品化。开展线上学生党员教育示范观摩活动、学生党员微党课大赛等校园精品活动,不断增强思政教育活动吸引力,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与责任意识。“大学物理助教”“学海课堂”“思政先锋队”等服务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协助配合做好网络教学、专题网课等相关工作,引导学生把抗疫热情化为读书学习的动力。840名学生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长超过60000小时,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和担当。

抓学风,学习成长有质有量。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开展“相约云端,课前连心”线上开学第一课,学校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发布《坚定信心,共克时艰——致全体海大学子的一封信》,教育引导学生科学理性面对疫情,倡导学生合力安排假期,积极做好学习科研规划。积极组织专业课老师、课程助教开展线上答疑,依托助学公益岗、学业警示帮扶岗开展“一对一”学业帮扶,组织开展“学习强国与科研学习双打卡”“十点时政”“全家运动”等每日打卡活动,准确掌握学生线上学习情况,保证线上学习质量不降低。组织辅导员、班主任深入线上课堂,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线上学习中存在问题,通过在班级组建学习小组、组织云自习等方式,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线上学习纪律。各学院结合专业特点,积极鼓励学生以学致用,服务疫情防控、线上教学社会发展,多渠道提升学生专业素养。

抓阵地,网络育人有声有色。加强海之子易班融媒体矩阵,开设“抗击疫情”相关专题专栏,增强打赢疫情防控战的决心和信心。充分发掘海大师生战“疫”故事,引领校园舆论导向,讲好海大故事,相继推出《涓滴入海 同心战疫——抗击新冠病毒战役中的“海之子”》等系列文章及宣传推送,累计阅读量220000余次。在易班平台开设“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互动专区,在“五一劳动节”等重大时间节点,开展“征集祝福”“最佳评论”等活动,引导健康向上的网络氛围。辅导员针对网络热点敏感问题及时进行舆论引导和处理,引导学生不信谣、不传谣。组织开展“共抗疫情、爱国力行”第二届网络文化节,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原创作品,表达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发挥网络文化滋润人心的作用。鼓励艺术系“乐聚心、战疫情”艺术作品、海音合唱团“云合唱”歌曲《平凡天使》、海大说唱乐团Secret Crew阿卡贝拉等原创文化作品向抗疫英雄致敬,传播正能量。

抓保障,服务指导有效有度。建立“学校-学院(中心)-班级-宿舍-学生”五级疫情信息报告网络,严格执行疫情“每日零报告”“疫情随时报”制度,建立各类特殊学生群体工作台账,全面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在线学习状态、心理健康状况、毕业及就业压力等情况,提升育人“精度”。制定实施疫情防控期间资助工作方案,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疫情专项补助、临时困难补助、通讯补助;组建心理援助小组,开通网络心理支持服务,编制心理防疫手册,设立线上心理小讲堂、心理训练营、防疫暖音等栏目,及时做好心理疏导,筑牢心理防疫屏障,提升育人“温度”。通过举办空中双选会、网络招聘,建立线上咨询渠道等方式,进一步拓宽线上校园招聘渠道,调动一切力量提供更多优质就业岗位,持续推进毕业生就业手续“网上办、一次办”,提升育人“效度”。


编辑:迟佳

相关阅读

青岛科技大学:探寻乡土廉韵,以青春行动厚植廉洁初心

近日,青岛科技大学“清廉校园”建设专项实践团走进安徽省绩溪县长安镇,开展“尚廉青年·践廉守廉”暑期社会实践,在行走中解锁 ...

09-01 09:13中国教育新闻网

山东大学成立低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据山东大学新闻网消息,8月23日,2025低空技术与工程前沿论坛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举行。新闻稿中提到,山东大学已成立低空 ...

09-01 15:22山东政事

齐鲁师范学院 “托幼一体化”示范实践基地建设落成

8月28日,齐鲁师范学院山东省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产业学院与济南市历下区百合幼教集团成功举行“托幼一体化”示范实践基地揭 ...

09-01 16:34齐鲁师范学院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