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即将毕业的学生写下61封书信
见字如面,是最温暖的力量
发布时间:2020-06-26 10:34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刊2020年6月刊作者:菏泽学院 刘艳丽 A+A-
-分享-

师之魅者

  教师名片:尚宏芹,菏泽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学校“5136”第四层次人才,山东省植物学会理事,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多次获得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生物学教学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付倩:
  时光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流逝,转眼,两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你就要毕业了。

  你是一个特别认真的女孩子,对认定的事情,总是能努力坚持做好。你一直好好学习,成绩优秀。你懂得感恩,把别人对你的帮助记在心里。

  记得考研前,你给我留言,感到压力特别大,学习不在状态,非常焦躁。我把你叫到办公室,我们面对面聊天,我把自己考研的经历和感受讲给你,告诉你这几乎是每个考研人必经的阶段,静下心来,努力就好。

  如今,你已经如愿收到了拟录取通知书,祝贺!

  守得云开见月明,静待花开终有时。以后的日子里,继续努力,加油!

  尚宏芹

  2020.5.21

  这封饱含着真情厚爱与美好祝福的亲笔信,出自菏泽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牡丹学院)教师尚宏芹之手。临近毕业,尚老师历时十多天,为她的2018级生物科学专业(专升本)班的61名毕业生每人写了一封亲笔信。

  “两年里,感觉你话不多,但事事有自己的打算,有努力的方向。这也成就了今天的你。”

  “你在QQ上给我留言,‘录取结果出来了,我来报喜了’,我和你一样开心。”

  一次次提笔回想每一位学生,她把牵挂诉诸笔端,墨迹走满一页页信纸,传递着教书育人的温暖和力量。

  收到尚老师的亲笔信,学生们既意外,又惊喜:“从小到大,第一次收到老师的亲笔信。这是最好的毕业礼物,我会珍存一辈子。”

  尚宏芹今年43岁,虽然教学科研任务繁重,但仍兼着班主任的工作。她班级管理方法得当,对学生爱护有加,深得学生喜爱,被亲切地称为“尚大姐”。

  在学生看来,尚老师既像姐姐、又像妈妈,是人生的导师、又是为人处世的楷模。对此,2018级生物科学专业(专升本)班班长王冲感受最深:“尚老师是一位严厉又和蔼的老师,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上,都给予班里同学无微不至的帮助。刚入学时我们没有明确目标,尚老师及时帮我们制定规划;班里的同学生病住院,尚老师亲自陪护;准备考研复试的同学咨询调剂事宜,尚老师跑前跑后搜集各种材料。”

  说到写这封信的初衷,尚宏芹坦言,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今年的毕业生没有集体毕业典礼、没有座谈欢聚,甚至连一张合影也拍不了。给61位毕业生每人写一封亲笔信,以这种方式向学生传递最真挚的祝福,既是告别,也是关心和鼓励。

  写亲笔信是尚宏芹日常关爱学生的一个缩影。在很多老师眼中,尚宏芹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凝聚力强。为了给学生的校园时光留一份珍贵的回忆,尚宏芹还和学生干部一起为每位毕业生精心设计制作了一枚印有菏泽学院校徽、院系名称、学号和姓名的亚克力胸牌。从初步制作到最后定稿,她做了20多次修改。她说:“胸牌可以让学生铭记‘修德、笃学、求是、创新’,希望这八个字的校训能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标尺,戴上胸牌就可以把每一位学生的心系在一起。”

和学生一起制作设计的胸牌

  “在我的学生时代,导师对我的关爱让我受益终身,现在成为一名教师,我也要尽我所能为学生提供帮助。”尚宏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作为一名有十余年班级管理经验的班主任老师,她总是尽力做好每一项工作,为学生提供思想和学习上的引导。每次迎来新一届学生的时候,她都会告诉他们:“既要努力学习,又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生活才会更幸福。”

  毕业季,很多学生都面临就业、升学等多重压力。为了让学生没有后顾之忧,尚宏芹及时了解、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为考研复试的学生提供面试教室,帮助需要调剂的学生研究学校,与求职就业的学生加强沟通……她总能在关键时刻成为学生坚强的后盾。“学生在无助的时候找到我,是对我的信任。能看到他们一点点成长,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所有的辛苦都因那句‘老师,我给您报喜了’而感到值得。”尚宏芹笑言。

  人生中幸运之一便是年少时遇到一位好老师。尚宏芹亲笔书写的关怀令人感动,也让她迅速成了一名“网红”老师。很多网友感慨:“一位心系学生并付诸行动的老师,一定会培养出懂得感恩、奋发有为的青年。”“尚老师时时刻刻不忘学生,相信学生一定读得懂你的用心。”“这位老师太有心了,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学生时代,相信这封信会成为学生的终生标尺。”在这个几乎人人都是“键盘侠”的时代,一封见字如面的亲笔信,比任何礼物都珍贵,比任何毕业典礼都更难以忘记。

  见字如面,提笔交心。多年之后,这封或许已经泛黄的信件,会带着跨越时空的力量,把学生送回到那个梦开始的地方,老师的谆谆教诲与殷殷嘱托犹在耳畔,时刻提醒他们走好人生的路。

作者:菏泽学院 刘艳丽

编辑:王骄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