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启动“双高”建设 加快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④丨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学科建设的“高峰”之路
发布时间:2020-08-17 20:52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刊2020年7、8月刊作者:特约通讯员:孙南 孙朝阳 A+A-
-分享-

“高峰”之路

  作为建校初期成立最早的学科之一,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学科经过70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产学研一体化的特色鲜明的品牌学科。尤其是近年来,学科ESI排名稳居全球前1%;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级,位列全国高校20%~30%;相继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和山东省一流学科“高峰计划”建设名单。在实践中创新、在发展中前行,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学科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的化学教育、科学研究及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创新平台,强化学科发展优势

  1978年,王明德先生招收了3名分析化学硕士研究生,开启了化学学科研究生招生的先河。王明德先生1952年任教山东师范学院化学系,1980年被聘为国家教委高校理科分析化学编审组委员,同年11月晋升为教授。1996年,化学学科当年获批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实现了学科发展的突破。2002年,获批物理化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化学学科已经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和学科教学(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等多个学位授权点和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化学人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近年来,化学学科先后获批化学成像功能探针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和分子与纳米探针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等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个产业化中试基地及1个校办实验厂。科学研究平台的提升,为学科的教学和科研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科教融合,提升教学科研质量

  化学学科始终秉承科教育人理念,坚持科教融合,实现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的相互促进,建立了教学科研资源共享体系,形成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科学研究思路和以科研引领带动教学的发展模式。

  2018年,由唐波、董育斌、李平、王鹏、李娜等主持完成的“细胞稳态调控活性分子的荧光成像研究”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山东师范大学也成为首个以第一单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的山东省属高校。

  自2016年以来,化学学科承担了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30余项,在著名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曾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等。在英国自然出版集团公布的Nature指数2019年6月到2020年5月大学/机构排名中,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学科位列全球高校第69位、内地高校第29位、省属高校第1位。

  教师严谨负责的教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多年来,化学学科培养的毕业生人才辈出,涌现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青6人、长江学者2人、国家优青2人。近几年,先后有8名学生荣获山东省优秀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多次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等奖励,并在“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学术竞赛中屡获佳绩。

名家引领,凝聚团队强大能量

  2018年,学科分析化学教学团队荣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荣誉称号。团队带头人唐波教授是“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ESI全球化学领域前1%科学家。

  夜色中的山东师大千佛山校区校园静谧深幽,只要唐波晚上没有其他工作,就会与团队成员一起到校园内散步,边散步边聊工作和科研课题。通常谁的工作或项目进入一个关键时期,或团队科研进程到了某个特殊阶段,他与相关成员散步的次数就会多一些,即使是数九寒天气温零下,也极少停止。

  唐波对团队成员的指点和帮助是让这支团队充满强大凝聚力和正能量的重要因素。在唐波教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凝心聚力,忘我地投身于教学与科研之中。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学科自主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化学学科负责人董育斌,1987年毕业于山东师大化学系,1996年南开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后,到香港大学和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开展研究工作。2000年,董育斌放弃美国的高额报酬回到了母校。

  归国之初,董育斌只有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奇缺,几乎所有的样品测试都需要到校外其他机构完成。多年来,他所培养的研究生1人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6人获山东省优秀博士和硕士论文奖,多名毕业研究生出国深造,有的已成为国内科研院所和高校的骨干力量,为建设学科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唐波、董育斌等名师名家的引领之下,学科引进培养了李平、李娜、耿琰等10余名青年人才。2015年,学科获批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支持计划,引进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张春阳教授,进一步促进了学科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

服务社会,促进成果转化应用

  化学学科的研究特色鲜明,除培养化学专业人才、进行学术研究工作外,更立足社会、服务社会,大力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重点解决医药健康、绿色化工、生态环境等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实现对重大疾病的早期诊疗,是“细胞稳态调控活性分子的荧光成像研究”项目的终极目标。该学科通过研究新颖实用的分子与纳米荧光探针,将成果用于细胞生命物质的成像检测。合成探针监测到疾病的早期发生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针对相关疾病开发新型药物,实现疾病的靶向治疗。

  近年来,团队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进行合作,用所研发的技术来筛选治疗重大疾病的新药,此项目也获得了科技部重大专项的支持,新的科研成果正在向应用转化。

  团队还根据植物光合作用原理,研究开发出“光生态”新型棚膜,减少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对实现科技兴农,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生态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团队与山东师范大学实验厂联合开发的“新型织物整理剂中间体KAA的清洁工艺研发及生产”项目,已建成年产300吨的生产线,成为目前国内唯一的合格产品供应商,帮助国内企业摆脱了依赖日本进口的局面,5年累计实现产值2980万元,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19年,学科成功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立项。站在“高峰”之上,山东师大化学学科将把握前沿,构建具有鲜明创新创业特征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途径,促进相关行业中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同时,学科将突出优势特色研究方向,发挥学科核心作用,联合物理学、材料科学、医学、生命科学等相关学科协同攻关,促进多学科集群发展,实现研究的“顶天立地”,勇攀国家级一流学科的“新高峰”。

作者:特约通讯员:孙南 孙朝阳

编辑:王骄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