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之路
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建校67年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按照“党建统领、改革先行、优化布局、合作发展”的办学思路,正在向着“石油学科世界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奋力迈进,为服务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能源战略贡献大学力量——
7月2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郝芳与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局长郭明克签署协议,共建海洋资源与信息工程高等研究院,五方共建的研究院挂靠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海洋资源与信息工程高等研究院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与世界科技前沿,以海洋信息技术、工程与装备为重点研究方向,发挥共建单位各方优势,形成联合体,实现共建单位之间一对多、多对一与多对多的合作,促进共建各方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业务应用等方面的发展进步,为国家海洋事业贡献更多更重要的智慧与力量。
这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强化传统优势学科,拓展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等新兴学科领域,提升通用基础学科”发展思路的又一具体体现。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不断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学科布局,增强服务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能源战略的能力。
以一流学科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开展“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的学科专业覆盖石油石化工业的各个领域,石油主干学科总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现有矿产普查与勘探、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化学工艺、油气储运工程等5个国家重点学科,有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工业催化等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等5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地质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地球物理学等6个一级学科进入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全国前十名。
2017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一级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计划。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推进事业全面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契机,围绕“石油学科世界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按照“强化传统优势学科,拓展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等新兴学科领域,提升通用基础学科”的学科发展思路,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学科布局,促进各类学科协调发展,学科综合实力得到显著提升。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在办学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坚持从战略高度谋划学科建设发展,先后召开5次学科建设战略咨询会和专题研讨会,包括32位院士在内的近百位相关领域的校外一流专家学者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学科布局调整等重大问题的决策提供咨询与指导。学校调整优化院系学科结构布局,组建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能源学院、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重组了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文法学院,有力促进了学校学科领域拓展、学科资源整合及学科生态体系建设,构建了符合学校特色优势、适应科技发展趋势、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科体系。完善学科发展校院两级顶层设计,组织32个一级学科开展方向凝练和规划编制工作,明确优先发展方向、重点发展方向、培育发展方向,引导优势学科走高端特色发展道路,通用基础学科“强特色,入主流”。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以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双一流”建设学科为主体,以高层次人才团队建设为核心,以条件建设为重点,按照“领军人才+团队+平台”建设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加快一流学科高端平台和公共分析平台建设,促进一流学科和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以及其他相关支撑学科深度融合,带动学校学科整体发展。同时,发挥“双一流”建设的引领示范作用,统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自主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等五大方面的建设,落实国拨“双一流”引导专项资金,推动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管理体制机制等综合改革,促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适应世界能源转型和能源供需结构多元化趋势,满足国家低碳高效能源体系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等重大需要,积极拓展新能源、新材料、海洋、信息等新兴学科领域。组建了海洋能源与信息工程研究院、新能源研究院、新材料研究院、能源经济与政策研究院等相关学院及研究机构,增设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化工安全工程等专业,面向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与装备、海洋信息技术、生物质能源利用、氢能源及化石能源洁净化利用等领域重点技术难题,汇聚了院士、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等一批高层次人才,牵头承担了两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两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提升了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推动了学校由石油学科特色向更多能源学科特色迈进,深化了学校能源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还面向理工基础学科、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等通用基础学科,以一级学科为单位,启动实施了“通用基础学科提升计划”,建设范围覆盖15个教学院部、25个一级学科,是学校历史上首次专门针对通用基础学科开展的大规模、系统性建设工程。该项计划坚持分层分类建设的学科发展理念,以“建设与学校整体水平相适应的通用基础学科”为目标,以加强学科平台建设为重点,统筹学科、学位点、专业一体化建设,促进学科平台的资源整合与有效利用,推动学科融合、科教融合、校企融合,支持不同类型学科的差异化发展,大力提升了通用基础学科实力和服务能力,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为国家、行业和区域发展提供高水平的科技支持和人才支持。
寻求新的增长点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和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把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建设作为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机遇,坚持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和山东省“八大发展战略”需求,对接国家“双一流”建设计划,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强化、拓展、提升”的学科发展总体布局规划,明确发展重点,整合优势资源,促进学科融合、科教融合、校企融合,提升学校学科建设水平,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加快“双一流”建设进程,为国家能源战略和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020年2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古镇口科教园区被列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第一批优选项目。据了解,今年秋季学期启用的新校区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古镇口融合创新区大学城内,前期规划建筑总面积约23万平方米,计划进驻教师及科研人员580人,研究生2000人,主要建设内容有兖矿新能源大厦、国家工程实验室楼、综合教学楼、海洋科学与工程实验楼、石油学科实验楼、深水油气开发与能源实验楼、学生公寓及文体中心、餐厅及附属用房等。
古镇口科教园区将打造成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服务国家能源战略、服务青岛、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平台;成为海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汇聚一流人才、培养一流人才、创造一流成果新的高地;成为“政产学研用”结合、军民融合、校企合作的典范和样板。
这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在新时期战略发展的一个缩影。2017年9月,学校召开了第十一次党代会,对学校在全球高等教育竞争、世界能源转型发展、国家能源战略布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和新形势下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发展路径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达成了共识,确立了“石油学科世界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定位,提出了“两步走”战略目标,即:到2023年,建校70年时,若干学科居于国内领先,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基本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到本世纪中叶,建校100年时,能源领域更多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全面建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有了奋斗的目标更有了创新发展的路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的要求,树立供给侧改革思维,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提出了“强化、拓展、提升”的学科发展布局总体思路:强化建设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双一流”学科等传统优势学科;拓展新能源、新材料、海洋、信息等新兴学科领域,组建成立了相关学院及相关研究机构;提升通用基础学科,实施“通用基础学科提升计划”,支持通用基础学科“强特色、入主流”,重点加强学科方向凝练和学科平台建设,大力提升通用基础学科整体水平和服务能力。
学科建设带来强大的发展效应,2017年以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师资队伍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新增院士、“四高”人才、“四青”人才、泰山学者等高端人才63人次,是2016年以前总和的3.5倍。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人才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新增“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金课3门、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30个专业入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大创项目获奖数量位居全国第三。入选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在世界500强企业CEO母校排名中列全球高校第35位。恢复高考以来本科毕业生当选院士人数位居全国高校第14位。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新增国家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8个。新增国家重大重点项目22项,解决了多项制约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难题,获国家科技奖6项。文化传承创新有力推进。重新凝练了“家国同心、艰苦奋斗、惟真惟实、追求卓越”的石大精神,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创办“黄岛讲坛”等高端学术品牌活动,推动形成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大学文化。一颗小行星以老校长杨光华先生的名字命名,极大肯定和传播了石大精神。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新增3个“111”引智基地、27项CSC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全国排名前6)。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4个国际培训中心、1个联合实验室、1所孔子学院,援建1个石油工程系。来华留学生在校规模1100多人,“双一流”建设学科留学生比例超过10%,成为全国首批通过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认证的27所高校之一。
学科建设推动了学校事业全面发展,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在软科、US News等世界大学排行榜上的位次平均提高200名以上。在《2019安邦中国“双一流”大学建设绩效中期评价报告》中,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排名进入全国高校前50,位于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前列。
2020年新年前夕,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来校调研,对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事业发展和“双一流”建设予以充分肯定,并强调指出:“石大是一所值得尊敬的学校,历史应该记住石大作出的贡献,特别是对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和石油教育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作者:特约通讯员:刘积舜 张强
编辑:王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