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互鉴 共享“一带一路”——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国际学生孔子文化节”纳入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
发布时间:2020-10-13 09:50 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庄子帆 A+A-
-分享-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充分发挥地处儒家文化发源地优势,于9月27日—29日举办了第四届“国际学生孔子文化节”。本届文化节在前三届的基础上有了更高层次的提升,该活动纳入了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以下简称“孔子文化节”),同时,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作为支持单位组织活动。今年,国际学生孔子文化节主题是“文化交流互鉴 共享‘一带一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为主的方式进行,吸引了来自俄罗斯、德国、韩国、泰国、缅甸等10个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校长,以及26个国家550余名国际学生,开展了“云端交流”。

与孔子文化节接轨

深化国际文化交流与教育合作

孔子文化节是为了纪念孔子对人类文化的杰出贡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而举办的大型国际性节庆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36年,被国际节庆协会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十大节庆活动”。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发起主办的“国际学生孔子文化节”与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有着共同的愿景,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作出努力。今年,国际学生孔子文化节作为孔子文化节的子活动,与其同期举办,国际文化教育交流平台更加广阔。据了解,这是仅有的一所高校的活动被纳入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这一国际性的节庆活动。

本届活动继续深化文化交流、教育合作,隆重举行了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泰国分校开学典礼,该分校以孔子六艺学堂为载体,开展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把中国优秀职业教育成果输出到泰国,助力中泰产能合作;举行中国—缅甸职业技术学院签约、揭牌,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与万宝矿产有限公司、万宝矿产(缅甸)铜业有限公司共建中国—缅甸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四位一体”的综合性职业学院,为中缅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教育交流作出积极的贡献。除此之外,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研讨会、国际学生中华传统文化及职业技能培训、孔府孔庙研学体验、“在济宁遇见世界”文化交流活动等活动。

2016—2019年,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国际学生孔子文化节,先后吸引了来自德国、俄罗斯、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赞比亚等55个国家的院校负责人和国际学生共600余人次参加。活动的举办,旨在着力构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两个平台一个模式”,即构建中外文化交流新平台、构建中外教育交流合作新平台、构建“孔子六艺学堂”职教模式,通过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助力沿线国家民心互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院校合作,推动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走出去”。

相融相通共发展

全力塑造高端文化教育交流品牌

“国际学生孔子文化节”的举办推动了学院国际化办学的发展,近年来,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国际化发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建有澳大利亚和泰国分校以及5所海外孔子六艺学堂、鲁班工坊。该院现为“人文交流经世项目”首批“经世国际学院”院校,国家“鲁班工坊建设联盟”发起单位,先后入选“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及“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

未来,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将国际学生孔子文化节着力塑造成高端文化教育交流品牌,与孔子文化节衔接,打造成传递中华文化立场、促进中华文明与世界不同文明对话的交流平台;打造成为高水平的中外教育交流平台,搭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学生文化交流平台和友谊桥梁,促进中外院校合作、推动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走出去”,在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和民心互通等方面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庄子帆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淄博职业技术大学以音乐为媒,以党课为载体—— 音乐情景党课为清廉学校建设注入活力

“百年大党启新程,亿万先锋砥砺行。党性教育拓载体,永葆组织先进性。艺术赋能强信念,勇于实践担使命。于无声处传薪火,复兴伟 ...

08-04 09:11《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成长有人帮,发展有通道,前景有奔头—— 威海市卫生学校助教师职业生涯一路花开

威海市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教师王淑英说,学校支持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学习和企业实践。进入暑假以来,她先到上海交通大学参加了为期5 ...

08-04 14:58《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青岛西海岸新区职业中专:大师云集,窑火传薪 ,融窑柴烧创作营“燃”爆岛城

这个夏天,青岛西海岸新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陶窑工坊内窑火不熄、匠心涌动,2025中国(青岛)融窑柴烧创作营在这里火热开启 ...

08-04 15:07《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