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不仅是关乎民生工程的“兜底教育”,更肩负“让人人都有出彩机会”的价值使命。职教的老师不仅要教好课,还要育好人,让学生拥有一技之长、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才智的同时,也要让他们能够站在时代的风口处不彷徨,可以体面地生活。《光明社教育家》记者最近采访了泰山职业技术学院。这所学校不是国家“双高计划”院校,但仍有其特色和独到之处。
要在贴近人才需求端 用自主觉醒的意识重新审视办学
CELEBRATION
数据增长的背后高职院校功不可没。人才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与体面的生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面。时代的发展风起云涌,产业更迭加速。山东省作为制造业大省,是首个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实验区,新动能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016年的39%提高到2018年的48%。2020年2月发布的《2019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十强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增加值分别增长5.5%、5.7%和9.3%。数据增长的背后,是人的因素,职业院校对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功不可没。
就拿泰山职业技术学院来说,但每年约有88%毕业生涌向山东各个城市的产业线。以2020年为例,学校毕业的3850名学生中,留鲁就业人数达2993人,占就业人数的88.73%,其中留泰人数为774人,占就业人数的22.95%。
高职教育必须保持警醒。服务于国家、区域战略的高职教育,培养了大批胸怀“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他们,正在支撑着我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随着扩招政策的实施,机遇与挑战并存,这或将对国家职业教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019年全国高等教育招生915万人,毛入学率超过51.6%,中国正式迈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泰山职业技术学院认识到,占据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在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中,必须保持警醒,要在贴近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端重新审视办学。一味跟着市场跑,看上去只有一步之遥,实际上却是深似鸿沟。要用一种自主觉醒的意识来面对未来,这种觉醒,是在动态的世界格局和全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里,反观区域产业链的构建,洞察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职业教育看未来,不会太虚无缥缈,往往就是几年变化,但要捕捉到这种讯息。人才培养需要一个过程,要跟得上节奏,节奏来自时代发展,否则很有可能培养出来的学生落后于产业发展。
人才培养应从学历导向型向能力导向型转变
CELEBRATION
职业教育要重塑学生的自信。“没有了人气,学校是不行的,看到学生就高兴,这是做职业教育的荣耀,和学生在一起,会深深体会到工作的责任感。”“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来自城市普通人家和农村孩子,做好他们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能够使他们在社会上谋得一个好职业,可以从根本上切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能够改变人的命运。“查查他们上几辈子,我们很多孩子都是整个家族第一代大学生,尽管上的是高职,但仍然是大学生。他们是整个家庭的希望,所以对他们应该格外加以关爱。”来到职业院校学习并不“低人一等”,学生由于所处的地方比较落后,难以得到优质的教育,难以形成好的学习习惯,但他们的天资多数还是很好的。学生入学后,泰山职业技术学院老师们的一个基本想法就是让学生摈弃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把小学、中学那些不成功、不美好的经历体验揉碎打烂,挺起胸来走路,重塑自信心。并告诉他们职业教育也可以读硕士、博士,只要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专业技术技能,同样可以成就自我。为此,泰职为学生开设了丰富的课程,并为学生搭建了创新创业、技能比赛等众多展示平台,这些活动让学生重塑自信的同时,也让他们重新找到学习的意义。让数据说话,使学习可视化。在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同时,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让学生拥有行业平移的能力?当下要转变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方式,而这种调整渗透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其中包括人文价值观及教师端、课程端、学生端等诸多环节和元素的系统性调整。人文底蕴是支撑人美好生活的精神动力,也是发现自我的信心源泉。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多方协商后,重建泰山书院,并将书院建设成人文素质教育中心,探索“学院+书院”的育人模式。丰富的人文通识课程涵养了学生的人文底蕴,同时,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精神,也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2016年泰职被确定为全国诊改工作试点院校,学校抓住这个契机,紧紧围绕提升育人质量这个“牛鼻子”,以信息化为支撑建立质量管理与监控平台。“我们把学院优质校建设目标、人才培养等任务分解到年度,再分解到各个系部,系部再分解到专业,然后落实到课程、教师、学生各个层面。在专业设置端、课程建设端、教师发展端、学生培养端等共设计了163个诊断要素、233个诊断点。”这些诊断要素的背后是对人才培养的严谨态度。“平台的主动和智能化,让一切的教育活动可见。学生怎么来规划学习的1000天,实现自己综合素质和技能提升,系统数据会清晰呈现出来,这让整个学习过程可视化。”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探索途径。泰职的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是全国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在项目设计之初,深入到行业调研,研讨论证,对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了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最终形成了“工作室教学、工学交替、企业顶岗”分段实施的一体化育人方案。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校企共同研制教学标准,通过课程内容与行业、企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来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合作方式。在师资力量上,校企共同构建师傅遴选标准和机制,组建了“大师领衔、代际相传、师承一体”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学徒不仅是学手艺,更有技艺精湛的大师言传身教,让他们成长很快”。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应不止于此,目前学校、企业双向用人界限尚未被打破,这是制约职教发展的很大因素。学校需要有企业经验的管理人员深度参与学校治理决策,职业院校的领导班子既要有懂教育的,也要有懂企业的,因为他们了解市场和企业需求。
把目光投向所有学生,找到人才培养个案里的普遍价值。近几年,泰职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创新创业和技能型人才。信息技术工程系毕业的王阳,在校期间和舍友6人成立了“猫九”创业团队。不到一年,项目就获得了200万元天使投资,目前初创团队已经壮大到拥有6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释放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在广阔的天地中实现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满颖毕业于泰职的旅游专业,现就职于泰安一家旅游公司,当初的她流着委屈的泪水来到学校,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学校丰富的课程和众多展示的平台让她迅速成长,后来她在省、市的多个职业大赛中获奖。满颖终于接纳了自己,变得阳光自信,并开始重新认识职业教育。
在学校所培养的优秀人才个案里找到普遍价值,就要把目光投向所有学生,去寻找每个不同的“他”和相适合的培养方式。高职的学生一脚在学校,一脚在社会,要让学生真实感受到未来不应在迷茫中摸索,而应拥有足够的力量去创造;要让学生在不确定的时空里,实现自我评价意识的醒悟。他打心眼里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能养家糊口,还要让他们发现价值。
职业教育内在关系繁杂多变,是一个多面性的问题域。但,问题不可能在等待中消失,只能在创造中解决。人是制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突破发展瓶颈的主要力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敢于直面现实困境,敢于更为开放地突破思维、视野的局限性,需要魄力,亦需要实干。时代,会记录下每个人所有的努力。
编辑:迟佳
9月1日,山东大地校园焕彩,开学盛典如约而至。开学仪式从传统到科技赋能,从爱国教育到梦想启航,全省各地中小学、幼儿园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