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国内 > 正文
我科学家首次提出“类脑计算完备性”
发布时间:2020-10-16 09:16 来源:光明日报 A+A-
-分享-

我科学家在类脑计算体系结构领域再获突破性进展。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张悠慧团队、精密仪器系施路平团队与合作者首次提出“类脑计算完备性”以及软硬件去耦合的类脑计算系统层次结构,填补了类脑研究完备性理论与相应系统层次结构方面的空白,利于自主掌握新型计算机系统核心技术。该成果于10月14日以《一种类脑计算系统层次结构》为题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类脑计算是借鉴生物神经系统信息处理模式和结构的计算理论、体系结构、芯片设计以及应用模型与算法的总称。近年来,类脑计算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欧盟人脑旗舰研究计划项目指出:“在未来10到20年内,谁要引领世界经济,谁就必须在这个领域领先。”

张悠慧介绍,在通用计算机领域,图灵完备性和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是其能够飞速发展并持续繁荣的关键因素,前者用来判断计算系统能否用来解决任何计算性问题,后者则是通用计算机应用运作的体系结构:“两者使通用计算领域在软件层、编译层和硬件层有了统一范式,使不同层次各自发展而又可以无缝兼容。”

但现有类脑计算系统方面的研究多聚焦于具体芯片、工具链、应用和算法的创新实现,对系统基础性问题,如计算完备性、系统层次结构等思考不足,没有形成公认的技术标准和方案,导致软硬件紧耦合、应用范围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

为此,上述研究团队提出了“类脑计算完备性”概念。相对于通用计算机,这一定义放松了对系统计算过程和精度的约束,并提出了相应的系统层次结构:图灵完备的软件模型,类脑计算完备的硬件体系结构,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编译层。通过构造性转化算法,任意图灵可计算函数都可以转换为类脑计算完备硬件上的模型,这意味着类脑计算系统也可以支持通用计算,极大地扩展了类脑计算系统的应用领域,使类脑计算软硬件各自独立发展成为可能。

“通俗来讲,‘完备性’可以回答系统能够完成什么、功能边界在哪里等问题。”张悠慧介绍,如果说“图灵完备性”是通用计算机领域的“圭臬”,“类脑计算完备性”则希望能为类脑计算系统领域的发展提供一个“准绳”。

审稿人认为,“这是一个新颖的观点,并可能被证明是神经形态计算领域以及对人工智能的追求的重大发展”。

据悉,未来在理论层面,团队将更关注类脑应用的“神经形态特性”;在系统层面,团队将研发受脑启发的支持通用计算的新型计算机系统结构与芯片。


编辑:迟佳

相关阅读

明年2月1日起实施!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有了“国标”

记者今天了解到,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2月1日正式 ...

09-01 15:19央视新闻客户端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09-03 10:41人民日报

铭记!传承!奋进!教育系统多种形式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硝烟虽已远去,胜利的号角仍在回响。共同铭记历史,正是要弘扬伟大爱国 ...

09-03 16:28中国教育报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