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 > 潍坊 > 正文
新装备 新教育 新模式——潍坊市奎文区教体局教育装备创新应用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0-12-07 14:02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A+A-
-分享-

加大投入,不断提高中小学装备设施水平

潍坊市奎文区教体局成立领导小组,责任落实到人,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出台了《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实现教育惠民“十个全覆盖”和“十件惠民实事”的具体工作目标,以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为契机和切入点,实施实验室、功能室、图书室升级改造工程,全力推进学校教学设施设备现代化建设,努力把教育打造成奎文品质城区的亮丽名片。

近年来,奎文区每年投入1000余万元,定期更新学生课桌椅、微机、实验室物品等常规教学设备,配备创新实验室、比特实验室、资源教室。2018年,积极创新配备模式,投资2000余万元启动“智慧校园”建设项目。各校无线校园网、录播教室、数字化实验室、创客空间、传统文化体验空间等创新教育平台资源实现了全覆盖,进一步提升了学校教育装备配备水平。2019年,奎文区财政拿出6000余万元专项资金,引进深圳优必选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项目,在各中小学建设了56个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实现了全覆盖。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单独开设,在开好开足的前提下,各学校结合发展特色和课程建设计划,积极推进跨学科融合教育,整合、优化和开发特色课程,努力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人工智能教育项目。

提高效益,教育装备作用得到全面发挥

教育装备的科学有效使用是促进教育教学发展、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支撑和保障。在配全配好教育装备的基础上,奎文区教体局创新管理使用模式,在用足、用好上狠下功夫,实现了教育装备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合理规划,实现区域资源共享。教育装备的高效利用是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奎文区教体局积极谋划,从区级层面对教育装备的使用进行合理规划,实现了教育装备的共享使用。2017年,针对学校图书管理工作存在的藏书更新慢、资源共享度不高、学生阅读习惯和兴趣培养不够等问题,创新学校图书配备购置方式,探索实施“图书漂流、共享阅读”的图书借阅管理模式,优化资源供给,促进资源共享,实施“学生选书、学校买单、图书漂流、共享阅读”的运行机制,全方位创设师生阅读平台和环境,育人效果显著。2018年,创新投资模式,建设了以新教育装备、新教育技术为核心内容的未来教育体验学校,实现了一校配备全区学校共享的教育资源管理使用新模式,使高新技术教育装备、特色课程、优秀师资为所有学校服务,惠及所有在校生。

服务指导,发挥教育装备新产品的引领作用。随着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教育装备不断更新,为促进新教育装备、新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密切合作,奎文区教体局通过构建多元培训机制、组建研究团队、加快课程资源研发等方式,指导学校用好配备的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创客教室等设施设备,切实提高教师教育装备应用水平,使教育装备新产品、新技术成为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航标。

过程管理,推进学校教育装备有效使用。奎文区教体局注重教育装备使用的过程管理,通过定期组织现场调研、交流研讨等方式,督促学校管好、用好教育装备,分享教育装备有效使用的经验做法,推动教育装备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应用,发挥了良好的育人作用。德信现代小学以戏剧为着力点,打造学校戏剧智慧教室,深入研究戏剧与各学科的深入融合,让戏剧作为一种新的情景体验式教学方式,实现师生高效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卧龙学校以心理沙盘教室为平台,在帮学生化解心理危机的同时,创新育人模式,探索出沙盘心理教学、沙盘作文教学、家庭教育沙盘课的融合新课程,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樱园小学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学科素养,针对低年级识字写字重点,通过微课资源和造境识字两大策略,让学生写有方法、学有乐趣。(作者:潍坊市奎文区教体局副局长  董雪洁,奎文区实验教学研究中心主任  季学顺)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高密市:发现校园里的思政育人“宝藏”

“恭喜赵浩然同学被评为本学期的‘博雅好少年’。”前不久,在高密市北关小学的“博雅好少年”评选大会上,该校少先队辅导员田艳 ...

09-02 15:44《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高密市创新课后延时服务机制,赋能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今年以来,市教育局坚持以“小切口”破题、用“微创新”积势,立项实施了一批局长突破项目、校园“微改革”项目,为现代化教育强 ...

09-05 10:59潍坊教育发布

护航新学期!潍坊教育督导这样做→

近日,市教育局依托“掌上督学”平台,精准制定督导清单,分级分类开展督学培训,组织42名市级督学以“四不两直”方式随机抽查 ...

09-05 16:37潍坊教育发布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