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教育改革创新案例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打造人才高地,建设一流大学
发布时间:2021-01-28 09:32 来源:山东教育新闻网 A+A-
-分享-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公布了 2020 年度全省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典型案例评选结果,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打造人才高地 建设一流大学”改革成果入选2020年度(高校)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十佳案例。具体举措都有哪些,我们一起去看一下:

打造人才高地,建设一流大学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成立于2019年2月,随着省委编办对内设机构及附属机构“三定”方案的核准,学校(院)进入了科教融合的实质性推进阶段。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省委书记刘家义同志来校(院)调研时提出的“培育一流学科,打造一流平台,集聚一流人才,多出一流成果”的要求,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引育一流人才为核心,聚焦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等关键环节,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性人才队伍建设路径,管理队伍结构明显优化,高层次人才规模日益壮大,为校(院)融合改革和一流医科大学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中层管理队伍调整凸显改革创新

按照省委编办正式批复的校(院)三定方案,上半年校(院)党委集中精力完成了中层干部调整任用工作。作为省委教育工委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单位,这次调整校(院)中层管理队伍呈现出5个主要特点。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好党委把关作用,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确保选任每个环节通过党委会集体研究决定;加强纪委监督作用,强化纪律约束。二是实行全员竞聘。合理扩大竞聘范围,无论是管理部门、教学机构还是直属机构人员,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报名参加竞聘;所有中层管理人员打破原来岗位职务重新竞聘;确定了报名、资格审核、笔试、面试、民主推荐、考察等竞聘程序。三是坚持去行政化,加强岗位交流。淡化行政色彩,弱化行政级别,将原有处室统一更名为部,不再有“处长”称谓;在同一岗位任职时间满5年的中层管理人员,90%实现了交流;采取全员聘约化管理。四是加大对优秀年轻干部的使用力度。对表现突出的优秀的80后干部,可直接竞聘担任上级正职或副职,改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结构。五是创新聘任方式。通过柔性引进,面向国内外选聘国家杰青等高层次领军人才担任部分学院院长;在医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探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理事会制度。目前,机关部门中层干部已调整到位,共调整中层管理人员207人,其中正职89人、副职118人,90%的岗位实现了交流。调整后,中层正职平均年龄49.5岁,下降了约3.62岁,40岁以下中层正职从0人增加到6人,中层副职平均年龄44岁,降低了6.68岁,40岁以下中层副职从2人增加到43人,中层干部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学位的比例达到83%。无论是从年龄、学历、职称还是学缘、能力结构上,大大优化了中层管理队伍结构,激发出发展新活力。

创新体制机制引育高水平人才

1.以全球视野,实施学科靶向精准引聚。每年投入近1亿元,通过在国际知名期刊刊登招聘信息、赴海外召开引才引智恳谈会、举办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等方式招才引智,2019年引进领军类、拔尖类急需人才和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88人,成为我省人才引进成效最显著的省属高校。今年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通过网络招聘等灵活方式,已评审、引进加拿大院士团队1支,高层次人才69人。柔性引进成果同样丰硕,其中双聘院士1人、双聘杰青、长江学者等国家级人才15人;全年引进优秀博士已超过300名。对于意向签约的人才,及时跟踪联络,完善硬件条件,尽快促成他们来校工作,为其提供“店小二”和“保姆”式服务,既帮助解决落户、子女入学、住房、就业、就医等后顾之忧,又提供创业、研发经费、项目申请、薪酬、职务等方面优惠政策,努力打造全省最优人才生态。

2.以创新机制,为杰出人才“充分赋权”。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首席专家于长斌教授是国内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领域的知名专家,校(院)主要领导多次与其沟通,分管副校(院)长亲自带队赴杭州面对面对接,以“一事一议”方式引进,担任2020年10月刚刚成立的医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院长。为了充分释放其创新潜能,校(院)探索试点实行党委领导下的理事会制度,为其“充分赋权”,除任命学院党委书记外,不干预学院日常工作,副院长由院长提名,只在合同期限按照约定进行考核,学术带头人可以心无旁骛扑在科研上;在资金使用上采用“经费包干”,额度以下经费支出院长签字即可,额度以上交理事会审议通过。这所充满活力的学院,成立仅2个月,就有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美国费城儿童医院、中国科学院大学、西湖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和医疗机构的博士(后)青年人才联系和签约,2021年将陆续到济南建立实验室。

3.以国际水准,为青年才俊搭建广阔平台。倾力打造国内一流、全省最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全面推行国际通行的课题组负责人(PI)制,引入“非升即走”的考核机制,着力打造积极向上的学术研究氛围,目前引进的25位PI均已全部入驻,很多已经有了阶段性成果。如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张书平教授,在2019年看到科创中心面向全球招募人才的启事后,第一时间回国来到了这里,成为了一名PI(课题组长)。这里吸引他的不仅是与国际接轨的年薪制待遇,更是PI人、财、物管理与使用的充分自主权:PI拥有独立的实验室,根据校(院)学科发展需求,结合自身的科研兴趣开展工作,有明确的科研任务和目标,独立申请科研项目,独立管理研究团队,最大限度调动激发科研活力。一年来,他新增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面上项目各1项,资助经费近百万,入选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公示和组织考察已结束)。

4.以重点培养,充分激发现有高层次人才队伍潜能。在积极搭建平台揽才的同时,出台了《高水平科研成果培育资助计划管理办法》,现有科研人员转换身份之后进入科创中心,享有和引进人才同样待遇,很好解决了不同体制和新旧人才政策的衔接问题。对学科带头人、专业接班人、青年业务技术骨干进行重点培养,助推有望冲击青年万人、国家优青、青年长江学者等各个层面的人才进入国家高层次人才行列。成立近两年来新增国家“万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特设岗位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优青等国家级层面人才17人次,泰山学者、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省部级层面人才129人次。

通过引育并举、重点培养,校(院)形成了结构优化、梯次合理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既有突击队,又有后备军,为加快一流学科建设,推出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重要人才和智力支持。

1.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重要贡献。选派360余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参加省内重点地区疫情防控,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校(院)史卫峰教授团队为国家提供疫情研判报告60多篇,为党中央、国务院研判新型冠状病毒传播与变异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在美国权威杂志发表了新型冠状病毒自然起源的研究成果,对粉碎部分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无端指责提供了有力佐证。

2.顺利成为博士授予单位。今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复,决定确认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校(院)成立一年就进入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行列,这在山东高等教育史上尚属首次,由此建立起了本硕博和继续教育全过程人才培养体系。

3.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张福仁教授领衔的科研成果《麻风危害发生的免疫遗传学机制》获得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校(院)成为我省第二个以第一完成人获得该奖项的省属高校,凸显了在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的地位和实力。今年还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4.入选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冲一流”建设高校。校(院)入选山东省“冲一流”建设高校,临床医学入选“高峰学科”建设学科,跻身省属高校的第一方阵,这是省委、省政府对人才和学科建设成果的充分肯定。

编辑:迟佳

相关阅读

难忘英雄!母校毕业典礼上,3209名毕业生痛悼援坦救人牺牲学长张军桥

6月27日,毕业生张振告诉记者,学生几乎无人不知张军桥老师的事迹。提起他时,张振忍不住再次落泪。

07-01 09:16极目新闻

山东财经大学创校校长顾准铜像揭幕落成

在当代著名会计学家、经济学家、思想家、历史学家,山东财经大学创校校长顾准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6月30日,顾准铜像在山 ...

07-02 08:41山东财经大学

于红波已任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曾在青岛工作

 近日,山东理工大学网站更新学校领导信息,于红波已任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07-02 14:31山东理工大学网站、大众新闻客户端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