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2013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是饶平如。87岁时,饶老先生的妻子美棠去世。那之后有半年时间,他无以排遣,每日睡前醒后,都是难过,只好到曾经跟妻子去过的地方,坐坐看看,聊以安慰。后来决定画下他们的故事,他觉得死是没有办法的事,但画下来的时候,人还能存在。于是,他一笔一笔,用200多幅漫画,从美棠童年画起……
“回军营的路上,他穿军装站在船头,看滚滚长江上波光,觉得自己的命轻慢不得,因为命里多了一个人。”
饶平如去世了。清明看到这条消息的那一刻,感到自己突然和这个本不相关的日子,有了些轻微颤抖般的联系。上次读这本书,是在高二,不懂事又忙碌的年纪。在书店看到这特别的封面便挪不开腿了:复古的红,暗金色的梅花,布条封边,鲜亮的黑色毛笔字。在这本书的序文《赤白干净的骨头》中有这样一句话,说老年的平如在九十岁时画下尽可能多的记忆画面,“像是对两个人的背影隔了岁月的凝视”。我爱这本书,愿意花些时间阅读,似凝视两位老人漫长的人生。他们爱得简单,爱得又很难。他们之间的责任、包容、乐观与信任,让生活的边边角角都满溢着和谐与温馨。他们把生活的琐碎过成了最值得珍惜的小美好,但大多数人的生活却因这琐碎而一地鸡毛。
饶老爷子99岁寿终正寝。一个把忠厚作为人生第一要义的人,上天都会眷顾。他是可爱的人,在给年轻人寄去的画像上补充“给小王裤子上画了八个洞,为了时尚起见”;带孙子看海豚表演,散场遇上瓢泼大雨,苦笑“昔人含饴弄孙为乐,我今冒雨背孙”;戏谑着讲为了迁就美棠的近视而选择电影院座位,终于把自己也看成了近视,二人“同步了”;穷苦时期发明“一袜多用法”“车胎补鞋法”,文末加一句“此法根据本人经验可延长鞋子使用期四至六个月”……字里行间,满溢着“生命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的味道。
我熟悉的美棠,都是通过饶平如的讲述:美棠年轻时爱美和时尚,打扮得楚楚动人,被所有人夸奖个不停;在生产组里是顶梁柱,是学习、做记录、写总结的第一人选;和气聪颖,总帮人分担烦恼,大家排着长队来找她写家书;丈夫多年在外,她一个人撑起整个家,不得已变卖最后一个家传手镯时,愧疚不已,只得将镯子套在熟睡的女儿的手腕上过了一晚,待到天亮,再取下拿去卖……我印象很深的是,每每经过上海博物馆,饶平如都要停一停,“这个台阶里面,我也不知道哪一块是她抬的水泥,但是我知道,她为了孩子,为了生活,她背啊,她的腰、肾脏受损了,恐怕也是这样引起的”。二十斤的水泥,一袋又一袋,那是一位妻子和母亲的担当与坚忍。
饶平如写这本书时并无什么功利目的,只是带着爱与情意,颤颤巍巍,仔细记录妻子,不曾想这样的文字最是动人。木心的《从前慢》说道: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这首诗,我从前不懂,也不信。读完《平如美棠》,我信了,却不敢憧憬。美棠患病后,饶平如光是腹析就给她做了四年,各种琐碎之事,从不放心别人帮忙,自己也确实从未出过差错。别人问他,您心里没有烦躁的时候?他很坚定:“没有,没有,这个一点都没有,这个是我的希望。”我突然明朗了,或许那些我们以为的痛苦,是别人眼里宝贵的幸福。
很多时候,打动人心的力量可以是无疆的爱、勇敢的牺牲。但更多时候,人们心向往之的,就是那生活的恬淡,那平静的姿态与平和的力量。当下,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奔走的脚步未敢有须臾停歇,大家跻身其中,挣扎、沉浮。只见暗潮,不听心海。看似奔跑向前,实则兜兜转转。
“相思始觉海非深。”海并不深,怀念一个人比海还要深。这不是每个人都有幸和勇气引到自己身上的。我敬重这些因情而生的坚韧与执着,怀念这些踏踏实实的平和。
情意深厚像海一般,我只是听见海的声音,便觉得足够了。我们总说地球无私,心甘情愿被自己孕育的文明开垦榨干,爱啊,好奇啊,善良啊,勇气啊,如此种种。但地球并不痴傻,科技确实在发展,可若没有了人性的光芒,我们都将失去个性,不再是独特的那一个。想到这儿,确实有些惆怅。于是我仍努力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跳舞,坚持去发现自己热爱且擅长的事物。
饶平如在采访中说过,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拷问自己,人生当中,可以做的事情,为什么不去做?看过他的一生,看过他的故事,真的是无力再回答一句。钢筋水泥遍地,周遭皆坚硬,有些人打着无法热爱生活的幌子踟蹰不前。不知还有多少人心存柔和,又有多少人,愿意花一点时间思考,一点时间改变,乐观平和地去为不可为之事,去寻找和珍视这嵌入生活的琐碎的爱呢?
作者:山东财经大学 尤江羽
编辑:王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