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职业学院借力课程诊改 全面推动常态化诊改
发布时间:2018-12-29 18:25 来源:山东省教育厅 A+A-
-分享-

烟台职业学院在推进诊改工作中,从课程诊改入手,在全院推广使用“智能课程”,借助智能课堂把反映课堂教学活跃度和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等各种课堂数据实时采集出来,以此推进课程层面的诊改。之后又围绕学校、专业、教师、学生横向层面制定了各个层面自我诊改实施方案,引导各层面根据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借助教学诊改大数据分析平台,实时进行数据分析,实施常态化自我诊断,常态化诊改机制逐步建立。

一、依托“智能课堂”,推动质量改进螺旋在课程诊改中落地生根

质量管理办公室推进课程层面的诊改,从三个方面实施。一是基于课程建设方案,结合课程建设成效开展诊改。课程团队依据课程建设方案,对课程年度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实施自我诊改,保证进度与质量。二是基于课程教学大数据,期末结合课程考试开展课程诊改。课程团队在学期末根据教学诊改大数据分析平台呈现的课程教学质量诊断点数据、期末考试成绩分析报告进行自我诊断与改进。三是基于课程标准,依托“智能课堂”,实施课堂教学适时诊改。运用“智能课堂”应用系统,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实施课堂教学质量在线检测和实时跟踪改进。

1.借“智能课堂”发力

课程建设效果最终还是要落在课堂上,质量办围绕教师课程教学投入度、学生课程学习参与度和学习目标达成度等主要质量指标,定制了“智能课堂”应用系统,并在全院推广使用。“智能课堂”是一种信息化辅助教学平台,可以把课前、课中、课后三个课程教学环节中的各种课堂过程数据实时采集出来,包括教师教学投入度、学生学习参与度和学习目标达成度等各种课程教学过程数据。

“智能课堂”全过程记录教师教学过程。依托“智能课堂”,课前,教师备课、上传学习资源、布置学习任务、策划教学活动。课中,按照教学进程组织系列教学活动,签到考勤、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即时问答、头脑风暴、随堂测验、归纳总结、考核评价。课后,批阅作业、在线答疑等。系统自动记录过程数据;“智能课堂”全过程监控学生学习过程。依托“智能课堂”,系统自动监控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参与、课后互动的情况,并呈现学习目标达成度、学生对课堂的满意度等相关数据。教师据此对自身的课程教学进行诊断与改进,及时调整课程阶段目标和授课内容,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状态,进一步提升教师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实现了课程教学质量的及时预警和持续改进。

2.督导专家听课评课“问诊”课堂

为进一步推动课程诊改,学院从上学期开始全面启动了听课评课工作。质量办制定了听课评课实施方案,重新修订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组建了校级专家教学督导团队。听课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课后,督导组形成评课意见向教师本人反馈,本年度督导团队已听课114人。学院推行专家推门听课“问诊”课堂活动,狠抓课堂教学质量,促使教师聚焦课堂,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另外,学院设立了课堂教学质量奖,制定了课堂教学质量奖评选办法,质量奖每两年一届,本学期质量办正在组织首届课堂教学质量奖系部选拔推荐工作。

二、借助“内部质量管理系统”,实时监控部门年度任务完成进度

通过课程层面的诊改实施,教师们进一步厘清了诊改思路,掌握了诊改方法,树立了诊改意识。在课程质量自我诊改实现常态化的同时,质量办又围绕学校、专业、教师、学生横向层面,设计诊断项目和诊断要素,制定各个层面自我诊改实施方案。组织各层面依据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借助教学诊改大数据分析平台实时数据和分析结果,查找问题,找出差距,提出整改措施,撰写自我诊改报告。引导各层面不断调整发展目标,全面推动各层面诊改,实现了学院工作的及时预警和持续改进。

为推动各职能部门和教学系的诊改工作,质量办在全院推广使用“内部质量管理系统”。“内部质量管理系统”是一个软件平台,主要用于监控和预警各部门年度任务完成情况。各部门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通过“内部质量管理系统”管理,每项任务都有完成的时间节点、责任人,责任人需按时提交任务完成后的佐证材料,相关负责人审核通过后系统显示“完成”,逾期则进行提醒和预警。各部门的所有任务完成情况在系统公开展示,学院所有教师都可以随时查看。通过内部质量管理系统,有效地促进了任务计划的落地实施。

三、教学诊改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为质量诊改提供强力数据支撑

没有信息化平台的支撑,诊改就难以落地,诊改的高度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于信息化建设的深度。学院加快推进智能校园建设,整合人事、教务、学工、科研、设备资产、财务经费、一卡通和图书等各个业务系统,统一数据标准及数据交换和接口规则,建设了基于统一数据中心的校本数据平台,打通了信息孤岛,实现了唯一身份认证登录门户。在此基础上,又建设了教学诊改大数据分析平台,并已全面部署实施,平台包括画像系统,专业、教师、学生发展中心,智能课堂应用系统和内部质量管理系统。教学诊改大数据分析平台与人事、教务、学工、科研、设备资产、财务经费、一卡通和图书等各个业务系统完成数据接口对接,为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横向层面质量诊改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教学诊改大数据分析平台从人事、教务、学工、科研等各个业务系统中实时采集数据,对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的教学相关指标按照不同维度进行全方位展现,生成画像系统。通过对指标的变化情况、强弱项、预警、历史均值、排名、分布等角度的画像对比分析等功能,快速准确地对个体与群体进行共性分析、特征规律发掘以及异常情况预警,从而实现对薄弱环节的及时诊改,实现了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人才培养全过程监控与预警。

用数据建立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五个层面的模型,通过科学合理的激励、预警机制,形成完整的数据结构框架,呈现各个模型多维度的对比分析,显示差距,实现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的自我诊断、自我激励,实现管理服务工作的自我改进,在决策、管理、运行、监控等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显着提升了学院内部管理水平。

四、学院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

根据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架构,在整合优化组织机构上,质量办以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横向层面为主体,通过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五个纵向系统,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目标链和标准链,完善制度体系,构建了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提升机制。

1.健全组织体系

诊改工作要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覆盖,需要学校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必须要纳入一把手工程来抓。学院在院、部门、专业三个层面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质量保证工作组,出台了,修订了部门年度重点工作考核办法。质量诊改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诊改成效纳入部门考核,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去抓,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组织体系。

2.打造质量文化

打造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文化,对学校诊改工作至关重要。只有把质量保证的意识和行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诊改工作才能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学院邀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毅、袁洪志等多名专家进校作质量诊改专题报告。质量管理办公室编制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学习指导手册》,组织开展了多个层面的质量文化专题教育活动。通过一系列的专题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师生的质量文化认同度,全面提升了学院的质量文化内涵。

3.完善目标链、标准链和制度体系

打造“目标链”与“标准链”,是诊改工作的起点。目标和标准的制定,要按照“下有底线,上不封顶”的原则,设置“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与标准,使得质量主体始终保持改进提升的激情与张力。质量管理办公室从学院的总规划和专项子规划入手,分解目标,厘清部门工作职责,组织制定部门“十三五”年度工作任务规划、各专业建设规划、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和学生个人发展规划等各种规划7类202个。在构建目标体系的基础上,质量办又围绕学校、教师、专业、课程、学生五个横向层面主体,按照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五个纵向系统分类,将现有标准、制度进行了重新梳理汇总。梳理和制(修)订各部门岗位工作标准、专业建设标准、课程建设标准、教师发展标准和学生发展标准等各类标准103项、学院各项规章制度177个,制定业务工作流程106个,进一步完善了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为诊改工作提供了内生动力。

质量归根到底要靠自身保证,质量诊改永远在路上。质量管理办公室将进一步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精准发力,扎实推动诊改,为学院进一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做出积极贡献。

相关阅读

难忘英雄!母校毕业典礼上,3209名毕业生痛悼援坦救人牺牲学长张军桥

6月27日,毕业生张振告诉记者,学生几乎无人不知张军桥老师的事迹。提起他时,张振忍不住再次落泪。

07-01 09:16极目新闻

山东财经大学创校校长顾准铜像揭幕落成

在当代著名会计学家、经济学家、思想家、历史学家,山东财经大学创校校长顾准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6月30日,顾准铜像在山 ...

07-02 08:41山东财经大学

于红波已任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曾在青岛工作

 近日,山东理工大学网站更新学校领导信息,于红波已任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07-02 14:31山东理工大学网站、大众新闻客户端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