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国内 > 正文
专家建议:2—5岁儿童“视屏时间”不超1小时,远离“电子保姆”
发布时间:2021-05-12 11:17 来源:未来网 A+A-
-分享-

记者从教育部官网获悉,日前,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委托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牵头单位温州医科大学研制《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以下简称《指引》)。

针对《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专家在解读时表示,针对阶段特点,精准防控近视。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呈高发和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2018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6岁儿童近视率14.5%、小学生近视率36.0%、初中生71.6%、高中生近视率81.0%,儿童青少年随年龄增加近视人数也在增加。

儿童青少年从0岁到18岁年龄跨度大,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特点,近视防控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指引》三个篇章针对的主体对象、防控重点都有所不同。



教育部官网截图

专家表示,学前阶段,近视防控要抓早抓小。0—6周岁是孩子眼部发育过程中最容易引起近视的时期,这个阶段采取防控举措的主体对象是家长,要密切关注幼儿的眼健康,在新生儿健康体检时,主动进行视力筛查。3—6周岁的防控重点是控制看电视、玩手机的时间。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发布的《为了健康成长,儿童需要少坐多玩》,是一份关于5岁以下儿童身体活动、久坐行为和睡眠的权威指南。指南认为,2周岁以下的婴幼儿不应接触任何电子产品。2—5周岁儿童的“视屏时间”不应超过一小时,越少越好。在这个阶段,家长应积极带孩子到户外活动,远离“电子保姆”。

专家表示,小学阶段,这个阶段是近视防控的黄金时期,是重点监测的阶段。上了小学,孩子开始看书、写作业,这时候不注意用眼卫生很容易发生近视。教师、家长要时时加强引导,督促孩子养成健康的用眼习惯。健康的用眼习惯包括培养广泛的体育运动爱好,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避免躺姿阅读、伏案歪头阅读等不良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能降低近视发生的风险,为视力健康打下坚实基础。要提醒家长,要谨慎开展线上学习,不要盲目给孩子报课外辅导班,增加孩子的课业负担。

中学阶段,中学期间学业任务繁重。专家表示,面临中考、高考的压力,孩子的用眼强度达到高峰期,需要特别注意近视程度加深问题。在这个阶段,儿童青少年是眼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主动学会科学用眼健康知识,学习生活中注意劳逸结合,严格控制电子视屏时间。对于已经近视的孩子,要及时进行科学矫正和干预,尽量避免发展成为高度近视。(记者 张冰清)


编辑:曲珈熠

相关阅读

明年2月1日起实施!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有了“国标”

记者今天了解到,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2月1日正式 ...

09-01 15:19央视新闻客户端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09-03 10:41人民日报

铭记!传承!奋进!教育系统多种形式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硝烟虽已远去,胜利的号角仍在回响。共同铭记历史,正是要弘扬伟大爱国 ...

09-03 16:28中国教育报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