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县第五实验小学红色教育五部曲 唱响红色青春主旋律
发布时间:2021-05-28 14:58 来源:临沭县第五实验小学作者:高静 刘莹莹 A+A-
-分享-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党史学习教育对青少年来说是强有力的“营养剂”。党史教育、红色教育一直是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希望你们多了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知识,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在习主席的指导下,临沭县第五实验小学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红课让红色教育走深走细走实,通过“党史故事课、红色电影课、思政课、红色主题班会课、红色声乐课”等多种多样的红色教育活动,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课”。

“缅怀革命历史”——党史故事课

 “同学们,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在100年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奋勇向前,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在这奋斗的历史中,涌现出了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有这样一群隐蔽战线的战士……”当你走进临沭县第五实验小学,你会看到每个班级的教室里都播放着老师们为孩子录制的一个个声情并茂的革命英雄故事。从地下情报人员李白,到抗日民族女英雄李林,到沂蒙红嫂明德英,一个又一个鲜活生动的故事,一个又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令在场师生潸然泪下,给学生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也更加坚定了他们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的决心,以及学好本领、争做时代新人的信心。

“重温红色记忆”——红色电影课

为弘扬和培育广大小学生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增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爱国主义情怀,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4月29日下午,临沭县第五实验小学组织学生开展以“领悟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题班会并观看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和《小兵张嘎》。本次学校以观看红色电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式新颖,直观形象,深受学生欢迎。通过观看电影,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学习革命先烈精神,以革命先辈为榜样,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树立远大理想,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思政引领”——入脑走心思政课

为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理解“思政”课内涵,临沭县第五实验小学组织全体党员和道德与法治教师举行了一场“吸引学生抬头、让学生走心”的思政课讲课比赛。几位教师基于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特点,突出育人导向,深入挖掘学科教学内容的育人价值,将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充分发挥教学育人功能,将思政课上得有滋有味。我们要把“思政课”作为党史教育的新起点,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转化为报国之行,使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勿忘国耻”——红色主题班会课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最好的教育应是春风化雨般的滋润,而常态化的党史学习教育,更能像春雨般滋润孩子们的心田。临沭县第五实验小学依托平日的班会课,把红色教育贯穿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之中,为孩子们的心里种下了红色基因的种子。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我校会一直教育引导学生铭记历史,坚定信仰,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红歌比赛”——红歌唱响新时代

临沭县第五实验小学68个班级近3300余人精选了近百首红色歌曲进行红歌比赛,每一首红歌的诞生都凝聚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勇毅笃行的力量,在红歌比赛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亲身感受到战争年代里革命先辈心系家国、勇于牺牲的精神,更展示了时代沂蒙少年红心热爱党,热爱祖国的良好风貌,红色精神是不朽的精神财富,我们不仅仅要继承还要在实践中去发扬去创造,让红色精神永远放光芒!  

作者:高静 刘莹莹

编辑:白天

相关阅读

临沂玉龙湾小学:四维突破 打造劳动教育新模式

在新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劳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山东省临沂玉龙湾小学以“农耕劳动教育”为核心突破口,历经13年深耕细 ...

08-01 10:34中国教育报

“荷”香四溢 育梦远航——山东省曹县魏湾镇中学将荷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山东省曹县附近有一座大型平原水库——太行堤水库,莲藕种植面积8500亩,盛夏荷花盛开,被誉为“万亩荷塘”,形成“接天莲叶 ...

08-01 11:06中国教育报

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 深化教学改革 点燃思维之光

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是一所创办于1926年、承载近百年教育文脉的老校,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持续深化 ...

08-01 11:10中国教育报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