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健康成长的温暖港湾
发布时间:2021-06-21 08:42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张 烁 A+A-
-分享-

今年“六一”儿童节,孩子们收到一份沉甸甸的大礼包——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开始实施,当天,教育部发布《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保障孩子们在校园内的平等权、生命健康与自由、人格权、隐私权、受教育权、休息权等权利,营造健康成长的温暖港湾。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近年来,教育部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不断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一些学校未成年人保护中仍存在对保护职责认识不全面、相关制度可操作性不强、保护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此次发布的《规定》,落细落实中央要求和上位法规定,系统整合现有制度,细化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要求,构建起未成年人学校保护的制度体系。

  这是一部尊重孩子、呵护心灵的《规定》,为孩子们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规定》禁止学校、教师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排名,保护学生隐私,减少攀比、避免歧视;要求教职工关注可能处于弱势的学生,发现学生有明显的情绪反常、身体损伤等情形,应当及时沟通了解情况;规定学校不得泄露学生个人及其家庭隐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等。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极个别教职工利用职务便利谋取利益,不仅侵害学生权益,而且严重损害教师形象,甚至构成违法犯罪。怎么把好“入口关”?《规定》要求建立入职查询制度,“因故意犯罪受到相关刑事处罚的”“因虐待学生等被开除或者解聘的”等四类人员不得被学校聘用;怎样划出师德“红线”?《规定》提出六项“禁止性要求”,“以任何形式向学生及其家长索取、收受财物或者接受宴请、其他利益”等行为成为“高压线”。

  《规定》直面社会热点问题,就校园欺凌、性侵害等构建了专项保护制度。《规定》明确了学生欺凌的概念,建立起学生欺凌预防机制,规定学生欺凌教育制度和调查评估制度;细化规定了“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预防并制止”的6类行为。

  有了《规定》,还需落细落小落实。这要求学校进一步更新治校办学理念,健全管理制度,更呼吁全社会行动起来,教育部门及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公安、司法、民政、应急管理等部门都要参与其中,建立起协同机制,全面履行未成年人保护职责各项要求,让孩子们实实在在地受益。


  《 人民日报 》( 2021年06月21日 17 版)


作者:张 烁

编辑:迟佳

相关阅读

回眸十四五·聚力再出发|以立德树人新成效夯实教育强省建设根基

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掀开了总结“十四五”成就、谋划“十五五”蓝图的崭新篇章。

11-03 10:59《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以远程研修赋能特岗教师专业成长

自2006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简称“特岗计划”)启动以来,一批批高校毕业生用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号召 ...

11-05 16:47《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青少年学子的心灵氤氲文化芳香

前不久,山东教育社举办了《山东教育》创刊暨山东教育社建社80周年专题研讨活动,与会人员来到了莒南县大店镇中心小学参观考察 ...

11-06 08:47《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