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优化教学实践增强教育实效 上好贯通课堂内外的大思政课
发布时间:2021-07-01 12:45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2021年6月刊作者:特约通讯员 滕丹丹 王晓宏 A+A-
-分享-

“歌咏比赛丰富精神世界,增强我的精神力量,激励我,提醒我,要以勇者之行平前路坎坷,以浩荡之心跨心中沟壑,把党的精神传承下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山东大学(威海)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型歌咏晚会结束后,2020级翻译专业学生平佳璐难抑内心的激动,写下这样一段话。

此次歌咏比赛是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面向校区师生举办的第二场“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实践教学活动。

多年来,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从优化思政教学实践、提升思政课课堂吸引力、创新思政教育方式、增益红色教育活动实效入手,联通学校和社会,贯通课堂内外,探索出一套深受学生喜爱、面向全体学生以及校区各学院部门的思政教育教学模式。

守好课堂主阵地:优化思政课程质量,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实现有机统一

遵循当代大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敏捷、主体意识和表达愿望强烈的成长规律,针对思政课课堂抬头率、点头率低,课堂氛围不活跃等问题,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在教学改革方案中设计了学生登台演讲这一环节,在每门思政课课堂教学中均拿出三分之一的时间安排学生去讲台演讲。由学生组成一定数量的演讲小组,围绕课程内容和自己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准备演讲材料,发表观点,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正在山东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艺术学院2016级学生雷鹏伟说:“我和同学们都特别喜欢思政课登台演讲环节,当我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时,学习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大家同心协力准备一个话题,我们的协作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较好锻炼。”

“思政课的登台演讲环节将成为我最珍贵的大学记忆之一。”文化与传播学院2019级学生商守闯说,“通过演讲、辩论、表演情景剧走近马克思,逐步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感觉课本上的知识都变得鲜活了。”

“学生登台演讲这一教学安排是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的有效方式。在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兴趣、困惑和盲点的同时,及时发现并纠正他们思想和言行的偏颇之处,阻断网络谣言、不良信息以及历史虚无主义在青年学生中的传播,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传导主流意识形态。这实现了学生表达愿望的充分满足与教师正确引导适时、到位之间的统一,有助于实现思政教育的有效、精准供给,让思政教育‘进头脑’的渠道更为畅通。”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院长吴文新说。

用好社会大课堂:提升课外思政教育实效,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场感和冲击力

自2010年以来,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每年都会组织全体新生到刘公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好开学第一课。这项社会实践活动围绕“爱国主义”这个主线,通过设计不同的活动主题,进一步增强了思政教育实效。

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党委书记郝书翠表示:“组织这一活动,一方面要引导青年学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警钟长鸣,铭记历史,13亿多中国人要发愤图强’的嘱托,深入思考自己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历史进程中所肩负的责任,增强历史担当的自觉和能力。另一方面,这对思政课教师也是一种激励和鞭策,使教师把为民族复兴铸魂育人的初心和使命牢记在心间。”

除此之外,学院还充分利用当地大量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资源,积极开辟社会实践基地,在威海和烟台建立了包括刘公岛、定远舰景区、郭永怀纪念馆、张裕酒文化博物馆等30家稳定的思政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每门思政课都带全体学生到基地实践考察,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

从见证世纪变换的历史文物,到中国当下科技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一系列实践活动,带给大学生的是感官的冲击,更是心灵的震撼。青年学生增强了对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之必然性的理解,增强了对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感性认同和理性认知,增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情和担负民族复兴伟大历史使命的责任感。

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让思政教育主题活动成为校园文化的第一品牌

学院以校园思政类竞赛为抓手,积极搭建以学院为主导,宣传部、团工委、教务处、学生处多方共同参与的“三全育人”模式,全面营造思政教育氛围。同时,还通过思政类竞赛冠名,密切学校与思政实践教育基地的联系,统筹发挥校内外红色资源育人功能,凝聚立德树人的同向同行合力。

围绕思政教育主题,以对刘公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深度挖掘为基础并不断拓展,学院每年春秋学期交替举办4次全校性的学生思政竞赛活动。其中,刘公岛征文比赛,迄今已坚持11年,思想政治风采大赛,迄今已举办10届,唱响主旋律歌曲大赛,迄今已举办11届,中华经典诵读比赛,迄今已举办6届。

2015级商学院学生王紫菁说:“思想政治风采大赛让我化被动为主动,去了解最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与团队一起解剖分析,把每一个点都理解透彻后用新颖的形式呈现给大家。经典诵读大赛让我们从经典中感受古人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团队一起吟诵使我深受震撼。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还教会我们要勇于创新、懂得团队协作、遇到困难要想方设法克服等,这都是在传统课堂中无法学到的,这些将使我受益终身。”

学院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焦佩说:“大学生思政竞赛主题选取于重要节庆日、纪念日和重大活动,并与‘爱国·奋斗’、‘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重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弘扬主旋律,突出思想内涵,而且时代感强,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全校大学生全员参加,师生知晓率、参与率、满意度高,持续性强,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第一品牌,起到很好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作用。”

目前,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会、国家记忆寻访团、明德国学社、山海时政观察协会等4个学生思想理论社团成立的“大学生红色社团联盟”,挂靠学院,由思政教师担任指导教师。红色社团联盟以当年重大国内时政和红色文化为主题,每年编辑出版两期《红色之旅》(目前已出版19期),纸质版和网络版同时发行。这一举措在强化学生社团活动的思政导向、锻炼学生骨干、覆盖学生课外生活方面发挥着突出优势,为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积蓄力量。

一系列深受学生喜爱、教育意义深远的制度举措,一方面使青年学生受到了从课堂到课外、从知识到趣味、从情感到理性的全面引导,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得到有力有效的强化。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因而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专业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了教学改革的兴趣和热情,密切了与学生的关系,拓展了教育渠道。师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共同凝聚、共同增进。

“喜迎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将继续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定理想信念,深刻把握‘领会历史时刻学历史,抓住时机搞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以往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把党史学习教育全面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吴文新表示,学院将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深入开展大历史观、正确党史观进课堂、进实践、进比赛、进头脑工作,引导学生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同时还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善用‘大思政课’”的嘱托,用好课堂内外的鲜活思政课素材,讲好“四个自信”,讲好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讲好新时代的奋斗豪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特约通讯员 滕丹丹 王晓宏

编辑:扈美辰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