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警察学院的建校可追溯至1946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创建的第一所警察学校,被誉为“山东公安民警的摇篮”。
学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难以忘怀的红色记忆,对山警人来说,这是一段必须铭记的历史,是山警人的红色精神血脉。1945年8月13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省级政府———山东省政府在莒南县大店镇成立,向全国宣告山东省的政权属于山东人民。为保护这个来之不易的政权,1946年2月27日,山东省公安总局在临沂城成立,当时公安总局下设机构中,除了秘书、人事教育、侦察、预审、治安、机关保卫、行政七个科和侦察、警卫两个队,还有一个就是警官学校。1946年2月27日,山东省警官学校在临沂城西梨杭村成立,同年5月正式开班。时任华东局社会部部长的舒同兼任校长,华东局社会部副部长梁国斌、山东省公安总局局长杜明任副校长,盛同为教育长,刘少傥为副教育长。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由于内战全面爆发,临沂上空,国民党飞机时常骚扰,山东省警官学校师生冒着炮火硝烟,在山村树林里坚持继续办学,直到第一期学员毕业,学校宣布停办。1946年10月30日,山东省警官学校第一期毕业生在莒南板泉崖举行毕业典礼,时任校长的梁国斌在毕业典礼上讲话。时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副书记、新四军军长陈毅,华东局副书记、山东省政府主席黎玉,华东局常委、新四军第一副军长张云逸,华东局常委、社会部长舒同分别在毕业证书上题词。陈毅的题词是“忠心革命事业,坚决保卫人民利益”。黎玉的题词是“结合群众巩固后方”。张云逸的题词是“学习好了就要为保护人民利益而工作”。舒同的题词是“巩固革命秩序,为人民利益而斗争”。第一期学员毕业后,一部分回到部队,主要参加部队的保卫工作和解放战争。还有一部分回到地方公安机关,从事公安保卫工作。济南战役胜利后,有很大一部分人随部队或公安部队南下,分布在全国各地参与创建地方人民政权、创建人民公安事业或创办公安院校,成为基层人民公安事业的开创者。
1948年12月9日,华东局作出《关于开办山东省第二期警官学校的决定》,指出:“在当前胜利形势发展的情况下,必须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建立和健全新解放区的城市、铁路、工厂、矿山、盐场之公安干部,以资培养和训练警务人才。”学校名称为山东省警官学校,校长由华东局社会部副部长梁国斌兼任,副校长由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社会部长、山东公安总局局长李士英兼任,林道生任教育长,徐盼秋任副教育长。1948年9月16日,济南战役打响,华东局社会部、山东省公安总局就做好了接管济南城的准备。由李士英带领600名公安干部和战士分两批入城,着手接管国民党省会警察局和济南的社会治安管理。9月24日,济南正式迎来解放。600名公安干警按照《入城守则》的规定,投入忙碌的接管城市政权、肃清国民党残余势力、清除战争遗迹、建立革命新秩序的战斗中。进城时,还收编了1500多名旧警局的人员,加以思想改造和短期训练为我们的新政府工作。但由于国民党的破坏及其留下的满目疮痍的城市,警力依然不足。这时,华东局决定继续开办警官学校,招生规模为1500人,而且男女兼收,这在山东建警史上也是第一次。1949年1月5日,学校在大明湖边的府东大街79号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
山东省警官学校第一期学员的毕业证书(资料图片)
随着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山东全境很快得到解放。不久,又取得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胜利,徐州、南京相继获得解放。这些大城市的解放,急需一大批接管城市的管理人员,尤其是人民警察队伍必须加快充实、培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原本准备为山东培养的警务人才,需要在整个华东地区的城市接管中担负重要任务。任务变了,范围变了,原来的山东省警官学校自然也要改名,纳入华东局的整个战略大局中来。1949年2月,学校更名为华东警官学校。因形势所需,有的学生半年或一年就毕业了,随时等候华东局的派遣。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垮台。4月底,华东警官学校对全体学员进行南下动员,全校师生争先恐后报名。这期间,学校发展了一批学员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成立了团委和团支部。5月初,学校遴选出800名师生跟随第八批南下干部(山东公安南下干部共1600人),在徐盼秋副教育长的带领下,由济南乘火车经徐州直达江苏丹阳。在这次浩浩荡荡的南下中,华东警官学校的师生像种子一样撒向祖国的四面八方,参与到这场伟大的人民政权创建中。他们遍布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重庆、贵州、云南等省份,大多奉献在公安战线,为当地人民公安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创建者的光辉事迹给山警师生留下了宝贵的红色记忆。尤其是梁国斌校长的革命情怀和革命精神,值得每一代山警人传承和弘扬。
山东警察学院五位创建者的雕像,自左至右依次为盛同、杜明、刘少傥、舒同、梁国斌
梁国斌,1910年出生于福建长汀。1929年,中共长汀县委组织古城暴动,梁国斌勇挑重担,翻山越岭运送枪支弹药。1934年10月,红军主力北上,他奉命留在闽赣地区参加游击战斗。1945年,新四军进入山东,成立华东局后,梁国斌担任华东局社会部副部长,1946年兼任山东省警官学校副校长、校长,1948年兼任华东警官学校校长。梁国斌对学校建设注入了很大精力,敢想敢干,勇于创新,据第一期学员肖国凤回忆,他多次给学员上大课,讲课很有激情,令人记忆犹新。
渡江战役前夕,梁国斌广泛收集国民党方面在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的有关材料,研究对敌斗争的政策和策略。1949年5月,上海解放,梁国斌任上海军管会公安部副部长。7月,继续南下任福建省委常委、公安厅长。先后奉命完成接管上海、福州、厦门等城市的任务,为新中国公安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0年3月5日,梁国斌在上海逝世,终年70岁。临终前,他用颤抖的手写下“共产党”三个大字,倾注了对革命事业的全部热情,对儿女的殷切希望。
如今,在山东警察学院校史馆内,庄严矗立着包括梁国斌在内的五位学院的创建者的雕像。他们目视前方,仿佛期许着学院的未来。面对新征程、新机遇、新挑战,山警人将赓续传承红色血脉,发扬山警光荣传统,秉承“忠诚、严谨、团结、奉献”校训,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谱写新时代最亮丽的青春画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作者:山东警察学院 陈娟娟 吴建卫
编辑:扈美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