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最真切的情感。回首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一百年,每一个脚步都是那么的坚定有力,每一声呐喊都是那么的坚毅自信。作为新时代的辅导员,我为生在华夏大地而骄傲,我为长在中国而自豪,我为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而无比荣耀。
我的父亲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也是村里的文化人。他常说有两件事最为遗憾:一件是未能参军,二是没能入党。小时候最清晰的记忆就是父亲总爱唠叨:“你们的生活条件好多了,我们小的时候都吃不上饭。现在的学习条件好,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你们若能参军、入党,也算是了却了我的一桩心愿。”
“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参军”“入党”,这些字眼从小就印在我的心中,就像是埋藏在我心底的一颗种子,静待发芽生长。“一个人如果不爱国了,那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那是对不起祖宗的事情。”父亲常常说,“爱国其实很简单,就是能为国家做点什么。”那时候我还不懂父亲口中的“能为国家做点什么”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我已经暗自萌生了一个想法:我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我也要为祖国做点什么,成为值得父亲骄傲的人!
后来我参加高考升入聊城大学,并在2008年1月11日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父亲得知我入党的消息时,开心得像个孩子,逢人就炫耀。再后来,哥哥顺利通过了征兵,我考上了硕士研究生,父亲满心欢喜。2012年6月,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我顺利入职青岛理工大学,成为一名思想政治辅导员。
我把我入职高校成为辅导员的事情告诉父亲,他并不理解什么是辅导员,但他知道我一直都很努力,一直在做对国家有意义的事情。当年,父亲在我心底种下的那颗种子,此时已经发出新芽,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在学生心中也种下一颗爱国的种子。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要对处在人生“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做好他们关键时期的“庄稼人”。
工作后,我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刻理解到“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如今的我,也渐渐在工作中体会到了父亲当年那种“能为国家做点什么”的期盼。于我而言,爱党爱国情怀,就是要努力做好大学生成长途中的引路人,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听党课时,我自己也倍加珍惜学习机会。慢慢地,我更深刻体会到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将嘉兴南湖“红船”变成巍巍“巨轮”,于惊涛骇浪中前进;为什么我们党能聚星星之火,形成革命燎原之势,为中华民族复兴带来希望;为什么能在脱贫攻坚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伟大斗争中率先取得阶段性胜利……
党的思想就像一盏明灯,时刻指引着我不断前行,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给予了我莫大的勇气和自信。为了有机会向更多的人讲授党的光荣历史,我认真阅读、学习各类党史书籍、材料,走上了讲授党课的舞台。为了真正“为国家做点什么”,我拼搏奋进。终于,在2020年10月份临沂市委组织部开展的“我来讲党课”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我用刚毅、顽强、拼搏和永不服输的执拗劲儿,在工作岗位上深耕细作,让早期埋在心底的那颗种子生根发芽,蓬勃生长。
在一个新的岗位上“为国家做点什么”父亲的话已铭记在心。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校辅导员,一定要有所作为,把青春奉献给祖国。爱国之情,根植于心;爱党之心,不改本色;强国之志,矢志不渝;报党之恩,永远在行动!
作者:青岛理工大学 朱海勇
编辑:扈美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