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跬步至千里 做教学科研楷模
青岛科技大学 马翠萍
发布时间:2021-08-30 09:36 来源:山东教育新闻网 A+A-
-分享-

  简介:马翠萍,女,1975年7月生,无党派人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归国留学人员。现任青岛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兼任青岛欧美同学会创新创业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等社会职务。2010年被青岛市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先后获评2016年学校十大杰出青年、2018年学校教育先锋、2020年青科大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

  “互动”式教育教学提高育人含金量

  马翠萍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承担了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她特别注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坚决避免、纠正照本宣科式教学。课堂上,马翠萍从来都不固守讲台,而是在高度熟悉授课内容的基础上,走下讲台,在走动中达到与学生的互动,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效率,确保教学实效。授课过程中多采用案例教学,融入社会时事和社会热点问题,增加课堂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专业学习提高思想政治觉悟。通过紧密跟踪学科前沿,更新教学内容,从而实现课程目标所具体要求的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针对教学内容做到精心设计每一堂课,采用“教师导学—合作研讨—自主学习”的合作研讨式教学模式,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课程研学框架和体系。马翠萍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在教学、实验、讲座、交流等理论实践活动中,一体化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取得良好成效。近三年,团队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余篇,1人获国家奖学金,8人获学业一等和二等奖学金。毕业生有的为企业骨干,刘森现为青岛耐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有的进入高校深造,王文硕为香港理工大学博后、王雪娇为香港城市大学博士、焉春雨为大连理工大学的博士等。

  好钢用在刀刃上,关键时刻输出科研贡献

  马翠萍长期从事核酸快速检测的研究工作,致力于构建简单高效的核酸提取手段和高灵敏的核酸检测技术,并将其整合到微流控芯片(仪器)中,建立一种一体化的核酸快速检测平台,解决实际样本现场检测过程中样本处理复杂、耗时长等问题。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首届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等多项课题。在国际高水平SCI学术期刊《美国化学会志》等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件,国际发明专利2件,已授权5件。开发和推广核酸检测新技术,实现了一系列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得到了行业的认可,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马翠萍利用建立的RNA一步法检测新技术—SEA技术,带领研究生积极投身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研究工作,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国家新型冠状病毒基因序列公布后,与青岛大学、青岛耐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紧密协作进行技术攻坚,在前期技术储备的基础上仅用3天时间,国内第一批推出核酸快检解决方案,并完成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开发。该试剂盒和市场现有产品比较,耗时短是其突出优势,可以30分钟内完成RNA的反转录和核酸扩增检测,大幅提高快检效率。该试剂盒现已获得欧盟认证,是山东省内首家获得欧盟CE认证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类检测试剂盒,也是山东省首批进入商务部防疫产品出口白名单的核酸检测产品。产品获批后,提升了我省在医养健康产业,分子诊断领域的科研水平,推动形成行业技术标准,增强了我市,乃至我省的产业竞争力。另外,开发的新冠病毒快提试剂盒在900万青岛人口大筛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整合资源,形成平台发展合力

  马翠萍重视创新平台建设,现已建成了光电传感与生命分析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生化分析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核酸快检工程研究中心和青岛科技大学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应用化学二级学科博士点、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授权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科学前沿,培养以核酸检测新技术、新理论及技术应用开发为对象,形成以创新研究、学科交叉和技术转化为特色的创新团队,学科专业分布在分子生物学、分析化学、病原微生物检测和食品科学等领域,形成了优秀的学术团队和良好的学术氛围。马翠萍带领学院坚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人才在“互联网+”“挑战杯”等科技创新大赛中屡获金、银、铜奖。近三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2020年考研录取率达55.19%,居全校第一,2021年一名学生保研北京大学, 72%被录取的学生升入双一流高校,形成高质量考研态势。

编辑:白天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