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凤飞舞 激荡写意人生
中国石油大学致公党副主委 戴彩丽
发布时间:2021-09-16 10:43 来源:山东教育新闻网 A+A-
-分享-

  简介戴彩丽,致公党党员,工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院长,山东省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支部副主委,获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光华工程科技青年奖、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青年科技奖、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孙越崎青年科技奖、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等人才奖励及荣誉。

  出生于1971年的戴彩丽,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从1989年考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到现在已经30多年的时间了,戴彩丽对石油领域的热爱之情历久弥坚。同时她也深知石油对于一个国家,特别是我们这样一个70%以上石油、40%以上天然气靠进口的大国有多么重要的战略价值。为此,她在教学和科研道路上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留下了自己坚实的印记。

  立德树人,把满腔心血倾注在教书育人。

  “作为教师,一堂课下来,最大的快乐就是上课时学生的视觉、思维跟随着你,最大的享受就是下课铃响起时你一手粉笔灰,虽有些疲惫,但心气特顺!”这是戴彩丽对于教学过程的感悟,也是她对待日常教学的态度。从教28年来,戴彩丽努力做到教书不忘育人,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石油工程专业特点和行业特色实践课程思政,把理想信念教育、优良传统教育、师德师风熏陶、学生“三观”培养等工作,作为高于知识教育的首要任务,以“报国”情怀筑牢学生信念基石。2017年,她所带领的教师团队获评山东省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戴彩丽积极开展启发式、引导式教学,将工程哲理与课程内容高度融合,探索多种课堂创新思维研讨式教学模式。主讲课程《油田化学》获评山东省精品课,主编的《油田化学》(中英文版)获评山东省首届优秀教材奖和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石油领域唯一)。戴彩丽努力探索第二课堂育人,通过担任班主任、和大学生创新团队导师等形式更多的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培养学生,所指导学生团队取得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的骄人成绩。

  敢为人先,把研究焦点汇聚在国家需求。

  提高采收率是油田开发永恒的主题。数据显示:如果世界上所有油田采收率都提高1%,那就相当于增加了全球2至3年的石油消费总量。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超70%,延缓老油田产量递减、加快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都需要提高采收率技术革命性的突破。戴彩丽带领团队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在石油天然气关键核心技术上全力攻坚”的精神,对标国家重大需求,服务重大国家战略,围绕提高采收率这一油田开发的核心问题,打破国外对这一领域的技术封锁与壁垒,以采油化学工作液研发为出发点,以“优势通道的描述及调控理论”为基础,重点研发优势通道调控用剂、压裂开发储层改造用剂和新型驱油用剂等提高采收率关键材料及配套工艺,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高含水油田优势通道定量描述与调控技术”,实现了多项技术的原始创新,为我国陆相严重非均质油藏通过优势通道调控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供了一套低成本、高效的堵、调、驱多层次控水提高采收率技术,实现了常规水驱油提高采收率最大可达5%。戴彩丽带领团队累计发表论文289篇,SCI收录102篇、EI收录78篇。以第1、2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0件(其中美国专利18件、欧洲专利1件),登记软件著作权2件,牵头制定团体标准1项,企业标准2项。

  知行合一,把科研成果书写在祖国大地。

  近年来,戴彩丽带领团队不断强化科学创新和社会应用的结合,持续探索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方式方法,逐步形成完善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近五来戴彩丽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等国家级项目、课题8项,企业委托课题近百项,核心技术专利许可21家油田技术服务公司(累计专利许可金额 1680万元),建成年产 3000 吨及以上工业化生产线23条,创直接经济效益近 170 亿元,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等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8项、二等奖4项,中国专利优秀奖4项,实现了我国提高采收率油田化学工作液在国际上的绝对领先,为推动我国提高采收率技术走在世界前列提供强有力支撑。

  甘于奉献,把责任担当凝聚在学科发展。

  戴彩丽先后担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技处长及石油工程学院院长,在她的带领下,学院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入选首批国家“一流”学科,所在的工程学学科在2019年科睿唯安科学指标排名中首次进入全球前1‰,入选“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榜单顶尖学科。学院入选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获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石油工程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戴彩丽以重大需求为导向,应用基础研究为突破,工程技术成果转化为目标带领建设科研团队,负责“非常规油气钻采化学工程”111引智基地和山东省油田化学重点实验室建设,吸引国家特聘青年专家3人、海外青年人才3人、培养国内人才4人,平均年龄36岁,硕博士研究生稳定在50人左右。团队成员涵盖油气田开发工程、高分子化学、流体力学、化学工程等多学科专业,2016年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团队。团队成员先后获得国家特聘青年专家、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霍英东青年教师奖、青岛西海岸新区紧缺人才计划等荣誉。培养了90 余名硕博士研究生,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17人次,山东省和校级优秀学位论文15篇、王涛英才奖学金1人、2015届硕士研究生王凯入选世界石油理事会(WPC)青年专家委员,系中国唯一入选的青年代表。

  心有大我,把家国情怀体现在建言献策。

  作为山东省政协委员,戴彩丽围绕山东省新旧动能转化、高等教育质量提高及高层次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热点问题,在每年省“两会”前都会拿出大量时间进行专题调研,形成高质量提案,积极建言献策。2018年她的提案是《加大一流学科建设投入,助力山东科技经济建设》,此外,这份提案最后她还特意附上了《部分省市双一流建设及第四轮学科评估情况对比统计》《山东省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分档统计表》等4份详细的数据资料。在2021年的提案中,她针对山东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提出具体改进措施“由问题导向转向需求导向。从而真正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真正解决企业需求不精准、成果不成熟,转移转化不足的难题。” 如果说一份高质量的提案是作为代表的责任,那么详细数据资料和具体解决方案的背后更多体现的是一种严谨负责的态度和这份态度背后的家国情怀。

  戴彩丽始终秉持“以高尚的师德师风引领学生,以突出的科研成果服务国家,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回报社会”三大理念,努力践行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编辑:白天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