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威胁了人类生命健康,影响了各国生产生活秩序,对全球经济和世界格局产生的冲击目前仍在持续。面对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上下同心、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凝聚起伟大抗疫精神。
2020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阐述了伟大抗疫精神的丰富内涵。他说:“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疫实践孕育了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展现了伟大的中国品格,是中国精神的最新结晶,是新时代最闪耀的精神标识。
伟大抗疫精神,树立了守护生命、人民至上的价值航标。守护生命,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人民情怀。人民至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为我们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提供基本遵循。
伟大抗疫精神,激发出举国同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动力。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全国一盘棋,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形成全国上下齐动员、国民共奋战的局面,凸显了中国人民齐心协力、凝心聚力的团结力量,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关键时刻,北疆南国、东海西域,中华儿女力同心,创造“中国速度”,“搬家式”援助、“兄弟连”支持,呈现出“饱和”式救援,这些涓涓细流汇聚成大爱之海、汇集成气壮山河的中国力量。
伟大抗疫精神,彰显了舍生忘死、奋勇向前的民族气概。灾难铸就民族风骨,困苦砥砺民族精神。抗疫战场上,中国人民将个人的生死安危置之度外,用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苍生,生动诠释着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为人类战胜艰难险阻提供了力量。
伟大抗疫精神,饱含着尊重科学、求实创新的真理意味。坚持科学精神,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是抗疫取得重大成果的科学思维保障。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尊重科学、依靠科学,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关键利器作用,用科学思维和方法指导工作实践。作为核心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性思维和辩证思维,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中,通过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指导夺取疫情防控的胜利,从中可以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
伟大抗疫精神,诠释了命运与共、世界大同的大国担当。精诚团结、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崇的褒义行为。面对灾疫,中华民族从来都是和衷共济,同甘共苦,凭借强大的凝聚力,相互扶持,共渡难关。同时,“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抗疫中为各方提供援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的天下情怀和大国形象,生动诠释了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伟大抗疫精神,极大增强了国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已经成为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以及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向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新征程,肩负立德树人重任的教育工作者尤其要从伟大抗疫精神中汲取磅礴力量,增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感和自豪感,坚定不移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以奋进之笔书写人民满意的教育新答卷。
作者:滨州医学院党委宣传部 张玉龙
编辑:扈美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