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新闻网讯“用什么人,怎么评价人,用人单位最有发言权。”近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介绍《高校教师职称自主评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有关情况,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周春艳在介绍如何保障高校职称评聘自主权的问题时说到。
据了解,2015年,我省在全国率先下放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各高校认真落实人才评价自主权,自主因事设岗、自主确定任职条件、自主设定竞聘程序、自主开展业内评价、自主加强聘用管理,初步构建起以品德、能力、业绩为标准,校内评价、行业评价、社会评价相统一的人才评价新机制。在总结近年来山东省高校教师职称自主评聘实践的基础上,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山东省进一步深化改革,确保用人自主权放得下、接得住、用得好。
对于如何保障高校职称评聘自主权的问题,周春艳介绍说:“要保障高校职称评聘的制度设计自主权,《管理办法》全面厘清政府部门与高校的职责边界,充分尊重高校的发展实际,充分尊重高校的用人主导权,确定高校在标准制定、评聘机构设置、组织评聘、公示等所有评聘工作的自主权、从制度上保障了高校用人自主权。同时,高校是自主评聘工作的责任主体,由高校在核准的岗位数量内,自主制定评聘方案,自主组织竞聘上岗,实现了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有机统一。人社、教育和高校主管部门只负责职称评聘的事中事后监管和业务指导。其次还要求保障高校职称评聘的标准制定自主权、高校职称评聘的组织实施自主权、高校职称评聘的重新确认自主权。
此次《管理办法》除了为高校充分授予自主权外,还通过“竞争择优、分类评价”激发和保障他们的创新创造活力。
据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钟建军介绍:“《管理办法》明确提出高校教师职称实行聘期管理,按照‘以岗定职、岗变职变’的原则开展自主评聘,根据聘用岗位对应取得相应职称。高校职称实行评聘一体,彻底改变了以往‘一评定终身’,实现能者上、庸者下,进而引导广大教师根据自身能力水平和发展定位,自主选择最能发挥特长优势、最能实现个人价值的岗位参加竞聘,充分激发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构建起能上能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
另外,在规范学术论文指标的使用方面,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马希军提到,在教师职称评聘过程中,论文发表数量和引用情况、期刊影响因子等仅作为评价参考,不能以SCI(科学引文索引)、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等论文相关指标作为前置条件和判断的直接依据。高校要结合实际建立各学科高水平期刊目录和高水平学术会议目录。对国内和国外的期刊、高水平学术会议发表论文、报告要同等对待、一视同仁。
作者:孙悦琛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9月22日—24日,我厅组织山东教育代表团访问马来西亚,举办山东—马来西亚教育合作重大项目启动仪式,启动系列教育合作重点 ...
9月23日至25日,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山东省教育厅、济宁市人民政府主办,济宁市教育局、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承办的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