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是一场教育的重大转型,是要重构我们习以为常的传统教学模式,“减负”旨在“增效”。烟大附中数学组在课堂教学中深耕细作,同时在作业设计方面追求科学合理、提质增效。为此,学校老师们对数学作业进行了积极探索,力求给予孩子们学以致用的机会,启迪思维,助力“双减”。
一、编写“数字歌”,韵中学数
根据一年级学生心理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数学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精心创作了富有童趣的“数字歌”,将对数字的记忆与生活融为一体,有趣有爱。“你说一,我说一,上学校,升国旗;你说二,我说二,课堂上,需用耳……”数字和着韵律,再融入学校生活的点滴日常,伴着稚嫩的童声,听到了孩子们对数字的着迷,对数学的喜爱。
二、学科融合,“数”说变化
“加减乘除乐趣多,数学学习乐趣多”,为丰富学生数学学习的体验,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老师们积极研究“减负增效”的个性化作业设计,将数学学科与传统文化、道德法治、劳动实践等学科进行融合,让学生在生动的,充满智慧和趣味的实践性作业中“个性化”成长,并在成长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
在书中读数学。鼓励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数学阅读使孩子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审视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孩子们手捧图书,慢慢读,深深悟,一个个数字在他们的眼中、脑海中碰撞出别样的火花,启迪智慧,润泽生命。
手做数学元素。在数学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发挥想象,手工制作了丰富多彩的数学元素,手工制作让数学“动起来”,加深了学生对图形的认知,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体会到合作的力量和乐趣。
诗中寻觅数学。古人的智慧时刻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通过找到数学学科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丰富的数学文化遗产,让孩子们在古诗词中认识数学,理解数学,让理性的数学诗意盎然。在诗意数学小报的铺垫下,五年级师生将课堂重组,来一场“诗词数学大闯关”,必答关、抢答关、风险关、飞花令,孩子们斗志昂扬,激情无限。
“数”中讴歌盛世。这是将数学学科与道德法治相融合的一次尝试。共产党百年征程中,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数学在其中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数学的发展直接呈现出一个国家的发展速度,“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老师组织孩子们用稚嫩的笔和语言“数”说党的百年历程和梦想。
三、走出课堂,快乐学“数”
如果说数学是一套思维的体操,那口算是其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节。为了能够养成学生课后坚持练习口算的习惯,提高口算速度和准确率,学校各级部以不同形式的比赛促进口算的课后练习,带孩子们走出课堂,去“找朋友”。主持人老师展示一个数字“2”,孩子们马上找出能算出这个得数的算式并跑向老师,人在奔跑,思维也在奔跑。三、四年级的师生走向操场,来一场“口算障碍跑”“口算接力赛”,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享受快乐。
四、探索数学作业“自选超市”
为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尊重学生学习差异性的前提下,模拟“自选超市”的经营方式,建构具备自选功能的“作业自选超市”。以《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例,以“中国发展”为主体情境,设计了四种不同层级的作业:“群星璀璨”基础篇;“众星拱月”提升篇;“星耀寰宇”拓展篇;“斗转星移”实践篇。将选择权利下放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作业,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完成类似私人订制的作业过程中展开深度学习,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就感。
教育领域的变革已然启幕,要求学校必须建立与时俱进的学业质量观,同时让全新的作业设计成为社会、家长直接了解学校教育的重要“名片”。“双减” 背景下,烟大附中的师生用双手感知数学,用大脑探索数学,用行动运用数学,精心设计每一份作业,力求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孩子们在异彩纷呈的挑战中汲取数学智慧,展现自身的个性风采,促进学生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使数学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快来看!这个贝壳的年轮里藏着海洋的密码!”近日,在山东省烟台开发区第一小学的贝壳科普馆里,五年级学生季渝皓举着显微镜说 ...
近日,在烟台高新区第二实验幼儿园的操场上,一群孩子正化身“小红军”,奔跑着完成“运送物资”“过雪山”等红色主题定向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