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 > 济南 > 正文
强师强教,新增学位!2022年济南历下教育有这些“大动作”
发布时间:2022-02-15 10:02 来源:山东教育新闻网 A+A-
-分享-

“新建12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增学位1.5万个,重点打造2-3所一流品牌学校……”在2月14日济南市历下区教体系统召开的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上,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孟薇作了《守正创新 加压奋进 开启2022新征程》的讲话。

她表示,2021年教体工作特色频出、亮点频现,在“2021中国公平教育百佳县市”评选中名列全国第九,荣获全国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试验区和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区、全国安吉游戏实验区、全国优秀区县体彩机构等称号。2022年,历下教育和体育工作要在2021年“八个聚焦、八大行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九个巩固深化、九大创新实施”的工作思路,推动教育优先、优质、优势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是巩固深化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创新实施党建工作“引领”计划。实施支部建设“达标·创优”工程和“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引领工程,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和“亮身份、做表率、当先锋”活动。健全“双培养机制”,规范讲台纪律。

二是巩固深化学前教育标杆优势,创新实施学前教育“强苗”计划。再打造11个“悦成长”游戏实验基地,再成立3个公办幼教集团,高质量完成国家级学前教育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任务,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积极探索0—6岁托幼一体化服务规范和嵌入式、定制式、衔接式照护服务模式。

三是巩固深化双减工作阶段优势,创新实施提质减负“强质”计划。继续把“双减”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加强“双减”工作后时代监管,确保校外监管到位。实施课后服务提档升级行动,校内服务到位。以“因材施教”项目为抓手,巩固提升“三个优化”和“四个建立”教改,提高课堂教学“含金量”。

四是巩固深化五育并举融合优势,创新实施核心素养“强基”计划。借助北京冬奥会、迎接二十大、共青团成立100周年等重要节点进行润德教育,持续推进“同心润德”“双贯通”思政课改革,积极探索家校社共育下的家长学校结业制度及考评表扬办法,组建历下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团队。深化提升“爱学课堂”“乐考”“智慧作业”等“双减”下的教学改革提质行动,组建校园艺术团、体育社团和学校运动队,开展“奥运全运冠军进校园”活动,建立九年一体化美育课程体系,创新开展“双百”劳动教育。

五是巩固深化优质均衡相对优势,创新实施群峰并起“强校”计划。新建银丰初中等12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增学位1.5万个。重点打造2-3所一流品牌学校,推动德润高中进一步提标升级,加强职业教育校企融合发展,创建山东省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示范区。

六是巩固深化人才培育高地优势,创新实施新时代“强师”计划。加强人才的“引、育、用”,实施“三名工程”,建立项目化课题式校长培育机制,组织开展千名青年班主任育人能力大赛和班主任“四百”工程,成立27个“名师领航工作室”,开展“百名名师进校园”“历下名师大讲堂”活动,实施第二期200个名师培养人遴选工程,对350名后备人才队伍进行“严进宽出”定向跟踪培养。

七是巩固深化信息化建设领先优势,创新实施因材施教“强教”计划。为20所初中配备“智学网”,为2万名初中学生配备电子错题本,探索“快递式”信息化服务新模式,对历下区招生、微课、绩效督导评估、智能研修及各类评比、考核等进行“云办理”。

八是巩固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优势,创新实施未成年人“强心”计划。创新实施心理健康优秀项目的省定标准申请立项,推出百名心理志愿者服务工程,推进第二批20处优秀心理工作室评定。重点做好全域、全员、全链条“防、查、消”校园安全工作,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疫苗接种、强化针接种。

九是巩固深化群众体育全面普及优势,创新实施全民“强身”计划。打造“山泉湖河城,健身历下行”全民健身品牌,实施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积极申报体育公园建设项目,大力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

另外,本次会议还分层次签订了2022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历下区教育和体育局“一岗双责”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

编辑:冀春鑫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开学第一天!济南现场直击→

开学第一天!济南现场直击→

09-01 15:50济南市教育局

济南市济阳区青少年“红色教育季”主题活动启动

 9月2日,由济阳区委宣传部、团区委、区委党史研究中心、区教育和体育局联合主办的2025年青少年“红色教育季”主题活动启 ...

09-03 11:02山东教育新闻网

8.57万份青春答卷!请查收济南中学生的这份成绩单

随着暑假的结束,济南市2025年中学生暑期志愿服务“公益合伙人”计划正式落下帷幕。8.57万人次中学生以青春之名躬身实践 ...

09-08 14:56济南市教育局、青春济南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