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种子
发布时间:2022-02-18 07:36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2022年1、2月刊作者:山东科技大学 刘双美 A+A-
-分享-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粒种子,在几千年的漫长岁月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它与时代一同发展,孕育出内涵丰富的新种子,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又在包容发展中撒向世界各地,跨越时空璀璨生辉。

在“食不语,寝不言”的礼仪细节中,在重阳节拜亲访友的节日习俗中,在春节欢愉热闹的氛围中,传统文化的种子已不知不觉地在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扎根,并生出了稚嫩的芽。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们邂逅了或婉约或豪放的各派诗词,对琴棋书画有了自己的理解,感受到了历史的波澜壮阔。《诗经》中飞扬着的绚烂情思,《逍遥游》中的浩大自由之境,经典水墨画中展现出的高雅意境,都值得我们去追寻。从街头巷尾的糖人小贩到惊艳世界的中国苏绣,从家喻户晓的圣贤孔丘到与时俱进的孔子学院,我们都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身影。不难发现,新时代与传统并不矛盾,新时代青年的热情洋溢、敢想敢做、朝气蓬勃,正是儒家“求真”思想在当代的体现。

从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瞻远瞩,到今人“成家立业”的美好期盼,传统文化赓续绵延。随着年龄的增长,由青年至中年,内心传统文化的底蕴也日渐丰厚。许多中年人在文化熏陶中培养了健全的人格,他们褪去了青年的不羁,为人处世更加温和宽厚,对世界多了几分包容,内心获得“顺其自然”的从容,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

正是在如此亲和而浑厚的特质的滋养下,我们常怀尊重与包容之心,同时永远保持着奋进的生活态度。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人纵使身处暮年而“不移白首之心”,白发苍苍却“不坠青云之志”,这是让生命绽放的不懈追求,更是积极探索的人生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总是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深远的境界。

面向新时代,传统文化正满怀信心地走向繁荣,走向未来。

远望大洋彼岸,我感受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曾经冰冷的壁垒正悄悄瓦解,国际交流日益密切的背后,映射出不同文化间的交融荟萃。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赫然出现在国际捐助物资上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就印证了中华诗词文化的广泛影响力。同样在疫情中彰显民族风骨的中医则深刻昭示了传统文化的珍贵价值。近年来,世界兴起“中文热”,短视频平台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新的途径。色香味俱全的中餐、充满智慧的鲁班锁、精美的手工艺品……我们的传统文化正在走向世界。

京剧让青年人痴迷陶醉,中华武术也在新时代熠熠生辉。剪纸、汉服、茶道、瓷器……古老的东方艺术正在苏醒。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粒种子将在薪火相传中光彩长焕、永不泯灭。

 

作者:山东科技大学 刘双美

编辑:扈美辰

审核:王骄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