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优秀学生风采
杨德将:从职业学校走出的“大国工匠”
发布时间:2022-05-16 14:07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廉德忠 姜岩 A+A-
-分享-

5月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焦点访谈》以“工匠精神,铸就卓越”为题报道了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杨德将等大国工匠精益求精、匠心筑梦的事迹,在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

杨德将是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1996级钳工专业学生,1999年参加工作,现为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管路安装班班长。参加工作20多年来,他先后获得“齐鲁最美职工”“山东省劳动模范”“齐鲁大工匠”“全国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一路走来,杨德将从一名管路安装工逐步成长为国之重器的建造者。作为国内少有的超高压管路一线工人,这些年,杨德将靠着不服输、不气馁的钻劲儿和干劲儿,攻克了100多项关键技术,打破多项国外技术垄断。其中,被誉为大国重器的“蓝鲸1号”节流压井管汇系统,创造了海工行业最高压力记录。在这个全球最大、钻井深度最深的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的建设中,需要对管路进行相当于2.1万牛顿压力的超高压测试。这是全世界没有人敢尝试的压力测试,一旦出现疏漏,后果不堪设想。按原来的打压方式,危险性太大。杨德将反复尝试,终于摸索出一套全新的打压方式,保障了钻井平台的顺利建设。这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已经在南海成功试采可燃冰。

杨德将说,是母校培养了他敢于实践和大胆创新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激励着他在现在的岗位上坚持下来,实现了一项项工艺革新,完成了一系列技术攻坚。而在杨德将当年的班主任牟丽君看来,杨德将的天分并不突出,但是他肯吃苦、能钻研,这种精神十分难得。“有了这种精神,还有什么干不好的工作!”牟丽君赞叹说。

毕业后,杨德将和学校教师没有中断联系。据牟丽君介绍,“孝顺”是杨德将身上非常大的优点。他的父母是普通农民,他知道他们赚钱不易,花钱从不大手大脚,攒下的零用钱基本上全部用来买学习用品。节假日,他也是回家帮助父母干农活。有一次,他在田里干活时被马蜂蜇了,顶着“挂彩”的脸回来了。

杨德将不仅孝敬父母,还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这表现在他对学校发展和学弟学妹们的关注与鼓励上。一有时间,杨德将就回到学校,与教师交流、为学生授课、带学生实训,与大家一起探讨和交流如何涵养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他身上所展现出的“必须掌握核心技术、不受制于人”“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干工作不能怕吃苦受累”的精神,激励着师生。

2020年12月1日,杨德将回母校为师生宣讲“三种精神”。他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工作中的心得体会,与师生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勉励学弟学妹立志成才、精技励能。他欣然接受了学校聘请他担任学院“首席工匠导师”的工作。杨德将十分关注母校发展,发挥自身优势,在回学院作报告、传经送宝的同时,积极在学院与企业、学院与技术能手之间搭建桥梁,促进校企融合、联合育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走向更深层次。2021年7月13日,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全国劳动模范杨德将工作室”和“全国劳动模范杨德将工匠班”,师生有了更多、更直接与劳动模范面对面交流、学习的机会。“我将不负重托,以感恩之心为学校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杨德将这样说。

机械工程系机械制造与自动化18302班学生胡永航说:“杨德将学长说的‘今天工作,明天还要工作,这是工作;今天工作,明天还想工作,这是事业’给了我很大启发,我一定向学长看齐。”信息与传媒系计算机19303班学生闫俊青表示:“看到在自己学校走出去的学长如此优秀,拥有如此傲人的成绩,我信心倍增。”……5月4日,学校组织学生集体观看了《工匠精神,铸就卓越》电视专题录像,很多学生表示受益匪浅。

当下,杨德将的成长经历和励志故事成为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立志追赶、学习和超越的目标,汇聚起修技成才、技能报国的强大精神力量。(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作者:廉德忠 姜岩

编辑:白天

审核:冀春鑫

相关阅读

济宁学子获得世界冠军!打破世界纪录!

 近日,2025年世界跳绳锦标赛在日本川崎举行,济宁市兖州区一中附属学校学子李武赫、张海腾、巩洛伊、武启轩代表中国队出战 ...

08-05 09:16兖州区教育和体育局

青岛黄海学院田径队魏梦瑶勇夺第2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女子乙组400米冠军

青岛黄海学院田径队魏梦瑶同学以惊人的意志力与实力,勇夺女子乙组400米冠军,并在200米项目中斩获季军!

08-19 09:02青岛黄海学院

济南市市中学子,破纪录、拿金牌!

16届射击亚锦赛继续在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进行,在当日的女子10米气手枪比赛中,市中区培养的优秀学子马千珂与搭档姚千寻、曾 ...

08-20 11:22综合自中国体育报、体坛时闻、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