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品牌系列”展示传播——青岛中小学食堂“标准化”
为全面总结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充分展示各地各高校特色品牌,省教育厅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了“致敬品牌·献礼二十大”大型展示传播活动。
今天,随小编一起看看青岛中小学食堂“标准化”的探索~
青岛中小学食堂“标准化”
一、顶层设计,实现从“零”到“百分百”
自2014年起青岛市实施中小学校标准化食堂建设,市委市政府连续六年将中小学校标准化食堂建设列为民生领域重点办好的市办实事,市区两级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截止目前共建设1057所标准化食堂,全市中小学校食堂覆盖率达95.8%,食堂自营率达98.8%,在校食堂就餐学生95万。实现了中小学校食堂从无到有、从低保有到高覆盖,全面满足中小学生在校就餐需求。学校食堂覆盖率、自营率、学生在校就餐率和管理水平均走在了全省、全国的前列。
二、规范管理,实现从“无”到“标准化”
制定出台《青岛市中小学校标准化食堂建设标准》《青岛市中小学校食堂管理标准》《青岛市中小学生营养餐管理标准》“三个标准”和《青岛市中小学校学生集中用餐成本控制管理规范》“一个规范”,以制度标准规范管理,强化责任意识,压紧压实责任链条,确保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三、关注健康,实现从“温饱”到“营养”
积极推进学校营养配餐,提高学生餐营养健康水平。青岛从用餐成本构成上入手,市、区两级财政投入资金实施食堂运行补助,2021年起实施农村小规模中小学校食堂运行补助,不断更新完善食堂硬件配备,降低运行成本。一系列惠民政策“组合拳”,让学生用餐成本更明晰,食堂管理模式更科学,薄弱学校食堂运营有保障,实现了从学生餐“温饱”到“营养”质的飞跃。
四、谋划未来,实现从“传统”到“智能”
聚焦新时代教育后勤管理,深入推进教育后勤信息化建设,建立“青岛市大宗食品采购监管平台”,全面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加强对食品来源、加工、制作全过程的监督,实现事前预警、事中监管、事后追溯,建立高效、便捷、智慧化管理模式。(来源:青岛市教育局)
编辑:冀春鑫
审核:周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