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 > 德州 > 正文
传承经典 书香满园 ——德州市德城区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侧记
发布时间:2019-07-15 09:31 来源:山东教育报作者:周沛洁 A+A-
-分享-

“悠悠魄入江河里,寸寸情系五岳间。挥吴钩斩旧国殇,咏珠玉开新篇颂。”在近日结束的德州市第六届“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总决赛中,德城区选手崔子健以一首饱含家国情怀的七言律诗夺得冠军。评委老师认为其作品“入心、入情、入境”,将祖国的沧桑巨变和繁荣昌盛展现出来,显示出选手良好的传统文化修养。谈到获奖感受,崔子健说:“我每天至少拿出半个小时时间进行阅读,老师也很支持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现在,我已能背诵近2000首诗词了。”

从2004年3月起,德城区便开始探索“中小学生诗文素养教育”“中小学读书行动计划”等。随着活动的持续开展,逐渐确立了以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为主渠道,以校本课程为特色,各类传统文化活动蓬勃发展的思路,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文化养成体系,在全区营造了中小学生学习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打造一支既懂又能教的教师队伍

“泉对石,干对枝。吹竹对弹丝。山亭对水榭,鹦鹉对鸬鹚。”早读时间,明诚学校一年级(9)班学生集体背诵《笠翁对韵》。如今,“每日诵读”已成为学生的习惯。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让经典入脑入心,德城区打造了一支既懂传统文化又能教传统文化的教师队伍。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同时,德城区不定期开展师资培训,结合中小学语文、历史等教学实际,为教师提供优秀的教学课例,帮助教师理解传统文化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让他们在观摩、研习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专业性,从而不断开创新的教学模式。例如,学习《论语》时,德州学院附属小学三年级“四叶草班”教师就引导学生们通过朗读、问答、情景剧表演等方式走近孔子,了解儒家思想。

推动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生活

近年来,德城区在学科培养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生活,开发民族传统文化校本教材,结合德州地域文化精神,让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血液中,充盈于校园的文化中。

石芦街小学开辟了京剧文化园地,在教学楼里设置了京剧脸谱文化长廊、京剧艺术展厅,在校园里普及京韵操、央视戏曲广播体操,编写了《京剧脸谱绘本》《京剧脸谱欣赏》《京剧名段欣赏》等教材,研发了“看得见的京剧”“听得懂的京剧”等校本课程,营造了浓厚的京剧艺术氛围。在六一演出中,石芦街小学以京剧样板戏联唱拉开序幕,动听的京韵京腔响彻全场,展示了德城区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丰硕成果。同时,学校还成立了“芦笛京剧社团”,举办京剧艺术节,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京剧艺术。

“目前,我区已打造了一批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人才有特长的精品学校,深入推进戏曲、书法、围棋等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多次在国家、省、市大赛中荣获重要奖项。”德城区教体局基础教育股负责人介绍说。

以校带家营造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为营造全社会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德城区以校带家,开展了一系列亲子阅读活动。各学校设置班级读书角,创编家庭阅读手册,安排假期阅读生活,组织亲子阅读论坛,家校携手构建良好读书环境,为学生成长奠基。

在4~6月开展的校园读书节活动中,解放南路小学、东风东路小学、新湖北路小学等多所学校评选出阅读气氛浓厚的家庭为“书香家庭”。东风东路小学学生王梓墨一家在此次活动中被评为“书香家庭”。王梓墨的父亲说:“亲子阅读活动让孩子爱上了阅读。目前,孩子已经读完了《三字经》《唐诗三百首》等书,正在阅读《上下五千年》。亲子共读给了孩子与我们分享书中道理的机会,我们也会引导他从更高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周沛洁

编辑:迟佳

相关阅读

德州市:全员参与,培育学生良好心态

近日,德州市第四中学小学部教师冯立民在暑期家访手记中这样写道。这是德州市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行动的一个缩影。

09-02 15:0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